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明醫雜著,世紀史詩,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愚按初患溼盛而小便赤澀者,宜用前藥;若病久而陽氣下陷,或老弱者,宜用昇陽除溼防風湯;若脾土虧損,寒水來侮,先用六君子湯加姜、桂以溫而補之,後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以升而補之。
若血痢,加當歸、川芎、生地黃、桃仁、槐花(炒)各一錢;久不愈,減芩、連各七分,去檳榔、枳殼,再加阿膠珠、側柏葉、白朮各一錢五分,乾薑(炒黑)、陳皮各一錢。
愚按前症亦有因脾氣虛弱者,有因脾氣下陷者,有因肝氣虛弱者,有因肝血虛熱者。
祠部李宜散,患血痢,胸腹膨脹,大便欲去不去,肢體殊倦。餘以為脾氣虛弱,不能攝血歸源,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治之漸愈。後因怒,前症復作,左關脈弦浮,按之微弱,此肝氣虛不能藏血,用六味丸治之而愈。
若痢已久,而後重不去,此大腸墜下,去檳榔、枳殼,用條芩,加升麻一錢以升提之。
愚按前症亦有因大腸氣滯者,有因大腸氣陷者,有因大腸血虛者,有因脾腎虛寒者。若大腸氣滯墜下,宜用四君子送香連丸;若大腸氣虛陷下,宜用四君子加柴胡、升麻送香連丸;若大腸血虛後重,宜用四物湯加參、術送香連丸。東垣先生雲∶裡急者,腹中不寬快也,亦有虛坐而大便不行者,皆血虛也,血虛則裡急後重。
若嘔吐食不得下,加軟石膏一錢五分,陳皮一錢,山梔仁(炒)五分,生薑六分。緩呷之,以瀉胃口之熱。
愚按前症若脾胃素有實熱,或過食濃味辛辣而暴患之,宜用此方;若胃氣虛,膈氣逆而作嘔吐者,用六君子加生薑;若胃氣虛寒,亦用前藥加炮姜、木香。
有一樣氣血虛而痢者,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陳皮、黃芩、黃連。
愚按前症若脾氣虛而血弱,宜用四君子湯;若胃氣虛而血弱,宜用補中益氣湯;若久病氣血俱虛,宜用八珍湯。大凡此症久而不愈,或變症百出,但守前法,久之自愈。
有一樣寒痢,用黃連、木香、芍藥(酒炒)、當歸、乾薑(炒)、縮砂、濃樸、肉桂。
愚按東垣先生雲,前症若脈沉細而身不動作,睛不了了,飲食不下,鼻準氣息者,用姜附湯;身重四肢不舉者,用術附湯;暴下無聲,身冷自汗,小便自利,大便不禁,氣難布息,脈微,嘔吐者,用漿水散。
先太安人,年八十,仲夏患痢,腹痛,作嘔,不食,渴飲湯水,按腹痛稍止,脈鼓指而有力。餘謂真氣虛而邪氣實也,用人參五錢。白朮、茯苓各三錢,陳皮、升麻、附子、炙甘草各一錢。服之睡覺索食,脈症頓退,再劑而安。
橫金陳子復,面帶赤色,吐痰,口乾,或時作瀉。或用二陳、黃連、枳實之類,不應。予脈之左關弦急,右關弦大,此乃腎水挾肝木之勢而克勝脾土也。不信,後交夏果患痢而亡。
若得痢而誤服溫熱止澀之藥,則雖稍久,亦宜用前法以下之,下後方調之。
若得痢便用前症法下之而未應,又用前調理法治之久而不愈,此屬虛寒而滑脫,可於前補虛寒溫二條用擇,更加龍骨、石脂、罌粟殼、烏梅肉等收澀之藥。
愚按前症若脾氣虛寒下陷,宜用補中益氣湯加粟殼、姜、桂,如不應,急用附子∶若氣血虛弱,宜用十全大補湯加附子、粟殼;若命門火衰,用八味丸以補土母;若腹痛,作渴飲湯,手按腹痛稍止者,俱溫補脾胃。
卷之二
瘧疾
屬性:瘧是風暑之邪。有一日一發,有二日一發,有三日一發,有間一日連二日發,有日與夜各發,有有汗,有無汗,有上半日發,有下半日發,有發於夜者。治法∶邪從外入,宜發散之,然以扶持胃氣為本,又須分別陽分陰分而用藥。邪瘧及新發者,可散可截;虛瘧及久者,宜補氣血。若過服截藥,致傷脾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