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日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章 括戶,最牛皇后,申日晨,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魏末期戰亂,很多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亡,被地主豪強所控制,變成奴隸,或編為私人武裝。
這些豪強不繳稅也不上報奴隸數目,藏匿人口,暗地裡保留了很多的錢財和奴隸,導致東魏的戶口數目和稅收銳減。而且這些擁有大批私兵的軍隊不受朝廷管轄,嚴重影響到國家穩定。
高澄輔政之後,幾次派高隆之等人前去河北括戶,所謂“括戶”就是查戶口,進行人口普查。《北齊書》曾這樣描寫“又大括燕、恆、雲、朔、顯、蔚、二夏州、高平、平涼之民,以為軍士,逃隱者身及主人,三長,守令罪以大辟,沒入其家。於是所獲甚眾”。
那時因為眾多的地方豪強私藏人口,用作自己的私人軍隊和充當家族奴隸,導致國家無法徵兵。
為此,高澄下令大肆搜尋燕、恆、雲、朔、顯、蔚、二夏州、高平、平涼等地區的老百姓為士兵,凡是逃亡與隱藏者的本人及其主人、地方的三長(即里長、鄉長、村長)和地方守令官員等均被處以死刑,被處死者的所有家人就會被沒收為奴婢。
此令一出,那些地方豪強再也不敢隱瞞,放出了大量被藏匿的人口,高澄這樣做,同時讓東魏政府因此徵召了眾多計程車兵。
這項括戶政策同時也使得國家的居民戶口增加了,老百姓回到土地上耕種,繳稅給國家,國家財政稅收也因此而充裕起來。
括戶過程中打掉了那些地主豪強,他們的財產也被充公,給朝廷提供了不少軍資,被搜出的奴隸和充公的私兵也給國家提供了充足的兵源。
對於河北一帶的豪強門閥,他們在亂世中逐漸形成了日益強大的鄉黨,高澄也對此進行了逐一的打擊和削弱。其中的一些門閥大戶,如渤海高氏、趙郡李氏等族中就有人或被貶斥或永不敘用,解除了一定的隱患。
從北魏末年開始,當時的私鹽情況就十分氾濫,官鹽產量遠遠跟不上,而私鹽則利用市場交易偷逃高額鹽稅。東魏右僕射崔暹就向高澄建議,在海濱的鹽場裡大量增加灶頭用作煮鹽。
而高澄沒有采納崔暹的建議,反而聽從度支尚書崔昂的建議,關閉鹽市,允許民間將私鹽賣給官府,只收取他們少量鹽稅。
這樣一來,那些製造私鹽的人一來不用擔驚受怕,二來又可以正大光明地賺錢。互惠互利,雙方都得益。
此法平衡了官府與私人在鹽務方面的矛盾,令雙方獲利。
經過這一番改革整頓後,東魏政治經濟開始走上正軌,勳貴勢力受到抑制,高澄作為高歡的繼承人,從此地位徹底穩固。
高歡去世後的第五天,東魏名將侯景就叛變了,因為侯景是追隨高歡起家的同鄉人,對東魏的政治和軍事都十分熟悉,因此叛變初期對東魏造成極大的傷害和動盪。
高澄聽取陳元康的建議,大膽重用慕容紹宗,一舉將侯景趕至南梁國,並趁機吞併兩淮,為東魏擴充了了二十三個州的疆土,並攻陷淮南重鎮壽陽,將疆域從淮河以北一直拓展到長江沿線。
高澄在民族政策方面較高歡開明,高歡時常勸誡鮮卑族人,他說:“漢族人都是你們的奴隸,男的為你們耕作,女的為你們織布,你們為什麼還要欺負他們啊?”
在高歡的眼中,漢族人只是鮮卑族人的奴隸,但高澄則願意平等接納漢族士大夫,並起用他們為官,協助管治朝廷。
父親高歡去世後,高澄帶領著弟弟高洋把控著東魏政權,孝靜帝元善見也知道如今是高澄當政,為了討好他,於是下旨由高澄繼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坐鎮晉陽。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將軍的身份兼任大丞相,封齊王,並加殊禮,即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這種特殊的禮遇是三國時期的曹操曾經享有,現在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