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日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章 懸稱五銖,最牛皇后,申日晨,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536年,高澄入朝輔政,當時他年僅十五歲,成為少年宰相,為其父高歡整頓吏治,懲治貪賄。
在高澄入鄴城輔政之後,致力打擊貪腐,一度壓制了東魏政權初期官場的貪賄之風,並逐漸得到改善。
公元538年十二月,高澄被授與吏部尚書之職後開始整頓吏治,改革官員選拔制度,尤其是任用了大量的漢族人為官員,給東魏的政治帶來了氣象一新的好局面。
東魏興和三年(541年),傳說有一天,有隻麻雀銜了一枚永安五銖銅錢放置在高歡座席前面,這永安五銖銅錢乃是由孝莊帝元子攸,於永安二年(公元529)下令鑄造的。
高澄於是下令百爐別鑄此錢,又稱“令公百爐”錢。北魏末年戰亂,導致經濟紊亂、貨幣貶值,民間私鑄大量假錢。
高澄早在父親高歡接掌東魏政權時,就開始改革這項弊政,他命令手下的人前往全國各地,將鑄錢用的銅和原有的錢幣收集起來,重新回爐鑄造。
然而民間偷鑄假錢的情況仍然屢禁不絕。為此,高澄在朝會上與群臣商討應對的辦法。
他問眾人:“諸位臣工,我朝市面上的銅錢存在大量摻假、造假的現象,大家對這個問有何看法?可有良計解決之?”
負責財政的大臣上前啟奏說:“啟稟大王,要解決這個難題,須花費大力氣將市面上的造錢原料銅和所有流通的銅錢收集回來,由官府統一鑄造,或可杜絕這個問題。”
另一名大臣就反駁:“稟大王,此做法勞民傷財,但成效有限,需有一個標準貨幣做標尺,讓所有的銅錢都以這種標尺銅錢為計量單位,這樣的話或許能解決問題。”
高澄聽了後,沉思了一會才說:“本王認為兩位都說得有些道理,只是出現了問題不解決,放任不管,最終會導致我朝的經濟崩潰,於國於民都大大不利。
這樣吧,原有流通的銅錢就不回收了,但所有鑄造銅錢的原料銅一律要馬上回收集中到朝廷上,並將已經發現的摻假、造假的銅錢也一律回收,再由官府統一鑄造標尺銅錢,作為全國流通銅錢的計量標準,這樣的話,就能逐步消滅假幣,使市面上流通的都是官方標準貨幣。“
高澄的這個辦法得到全體大臣的支援,於是,他就命令手下的官員前往全國各地將收集好的造幣銅料和假錢幣一同運回官方鑄造局裡,回爐鑄造。
為此,高澄在武定六年(548年)決定進行新的貨幣改革,要求全國改用官方最新鑄造的五銖銅幣。(後世稱之為”懸秤五銖”)。
東魏武定六年(548年)高澄下令所鑄的永安五銖,號稱“重如其文”,是一種足重貨幣。
”懸秤五銖”的鑄造是魏晉南北朝貨幣史上由亂到治的一個轉折點,是後世足重貨幣“開皇五銖”的先驅。
為了促進足重貨幣的流通,高澄還採取了強硬的手段。
根據《魏書·食貨志》所記載:“計百錢重一斤四兩二十銖,自餘皆準此為數。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鎮郡縣之市,各置二稱,懸於市門,私民所用之稱,皆準市稱以定輕重。”
意思就是說,高澄下令鑄造的永安五銖銅幣,計量單位為每一百枚銅幣,重量標準是一斤四兩二十銖,作市面上流通貨幣的標準貨幣重量換算單位,貨幣的重量作為所有流通貨幣的計量稱重標準。
為了執行這一項貨幣政策,各地的官府紛紛在市場的大門上懸一把標準秤,對入市貨幣的輕重進行稱量,以確保收到的貨幣是真的官方貨幣。
由於高澄要求鑄造的永安五銖,曾被作為標尺,懸在市場的門上,以稱量入市貨幣的輕重。因此在錢幣學的歷史記載上,一般也將武定六年的永安五銖稱之為“懸稱五銖”。
:()最牛皇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