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八百里洞庭憑岳陽壯闊
闌風伏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6章 八百里洞庭憑岳陽壯闊,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闌風伏雨,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夏先衍一行人在外面轉了兩天後又回到了荊州,因為他們的船還在荊州。
船從荊州出發,這座城市漸漸遠去,古老的長江彷彿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
遠處的天際線與江水交融,水天相接處透著一種寧靜的美。隨著船行,江水滔滔,波光粼粼,陽光灑在江面上,如同無數金色的鱗片在閃爍。
這段航線屬於荊江段,河道蜿蜒曲折,有 “九曲迴腸” 之稱。兩岸是廣袤的平原,肥沃的土地孕育著大片的農作物,綠色的田野一望無際。江邊的湖泊星羅棋佈,猶如大地鑲嵌的璀璨明珠。
過了“九曲迴腸”的荊江段,就來到了通往洞庭湖的入口,船隻拐入洞庭湖,進入岳陽境內。此時,江面愈發開闊起來。
河面上,貨輪來來往往,絡繹不絕,一片繁忙熱鬧的景象。河水洶湧澎湃,波光粼粼,一艘艘龐大的貨輪如同水上的鋼鐵巨獸。
貨輪的船體被漆成深色,在陽光下反射出沉穩的光澤。有的貨輪滿載著貨物,吃水很深,緩緩地在河道中前行,它們承載著城市的經濟命脈。船頭劈開河水,泛起白色的浪花,在水面上留下一道道長長的波紋。
岸邊的碼頭堆滿了集裝箱,一些貨輪正在裝卸貨物,現代化的設施使得碼頭上幾乎見不到人影,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起重機舒展著長長的臂膀,精準地抓取和放置沉重的集裝箱。
西岸則是綿延起伏的綠色草地,如柔軟的地毯般鋪展開來。不遠處,一片片蘆葦蕩在湖邊搖曳生姿。高高的蘆葦隨風擺動,發出沙沙的聲響,像是在低聲訴說著洞庭湖的故事。潔白的蘆花在風中飛舞,如雪花般輕盈,給西岸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
當船隻緩緩駛入岳陽樓靈源之地的範圍時,夏先衍看著岸邊的岳陽樓,隨後對著身邊的戰士下令道:“尋找一個合適的碼頭,準備停船靠岸。”戰士們迅速行動起來,熟練地操作著船隻,準備藉助岳陽旅遊碼頭靠岸。
很快船穩穩地停靠在了岸邊,夏先衍率先踏上了岸,身後緊跟著他帶領的隊伍。
岳陽樓位於湘省岳陽市岳陽樓區洞庭北路,岳陽樓以城牆為基座,雄踞岳陽門上,左攬洞庭,右挹長江,遙對君山,遠望碧波萬頃,湖光山色與巴丘樓閣交相輝映,氣勢壯闊。
岳陽樓的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孫權與劉備爭奪荊州,魯肅在洞庭湖附近駐軍並建造了這座閱軍樓,用於檢閱水軍。
兩晉南北朝時期,閱軍樓改稱巴陵城樓,雖然仍主要用於軍事目的,但其壯麗的風光已經吸引了詩人的吟詠。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 年),重建巴陵城樓,樓由軍事設施轉變為觀賞樓,其功能和性質發生了重要變化,開始成為人們觀賞風景的場所。
中書侍郎、大詩人顏延之路經巴陵,作《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詩,詩中有“清氛霽岳陽”之句,“岳陽”之名首次見於詩文。
唐貞觀年間(627 年~649 年),重修岳陽古城樓,樓閣初具規模。
開元四年(716 年),中書令張說再次擴建,取名南樓,後於天寶年間(742 年~756 年)重修。
乾元二年(759 年),詩仙李白在詩中首稱南樓為岳陽樓,此後該名稱被沿用。唐朝時期,岳陽樓成為文人墨客遊歷、題詩的勝地,許多著名詩人如孟浩然、李白、杜甫等都曾登臨岳陽樓,並留下了不朽的詩篇,這使得岳陽樓的名氣逐漸增大。
如李白的“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等詩句,都生動地描繪了岳陽樓的壯麗景色。
北宋慶曆五年(1045 年),知州滕宗諒重修岳陽樓,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