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風伏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5章 漢地九州之——荊州,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闌風伏雨,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荊州之名源於《尚書·禹貢》中的“荊及衡陽惟荊州”,為古九州之一。

荊州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春秋戰國時,荊州屬楚,楚文王元年(前689年),楚國遷都於郢(今荊州區紀南城),都郢400餘年。

停船後夏先衍一行人上岸後就直奔荊州市區的第一座靈源之地,荊州古城靈源之地,這也是一座由古城的城牆以及古城內歷史遺址文化所孕育出來的靈源,經過不斷擴張形成了現在的規模,覆蓋了整個荊州古城。

荊州古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於郢(今荊州城北5公里的紀南城),此後這裡成為楚國的官船碼頭,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座重要的城市。

荊州古城的城郭在戰國末年形成,漢代已有城牆。據《後漢書·地理志》記載,荊州城牆的修造始於周厲王時期,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

荊州古城曾先後有6個朝代的帝王此建都,如東晉安帝、南齊和帝、梁元帝、西梁、隋末梁王、唐代南都、荊南國等。

荊州古城歷經多個朝代的更迭,如三國時期,荊州成為魏、蜀、吳三國爭奪的焦點,劉備借荊州、關羽失荊州等歷史典故均發生於此。此後,荊州古城又經歷了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變遷,城牆也多次被毀和重建。

荊州古城現存磚城為明末清初建築,整座城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是華夏儲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城牆之一。

荊州古城內主要的文脈最重的幾處地點,是就是城內靈源孕育之處。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張居正故居、玄妙觀、開元觀以及關羽祠。這些地方不僅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更是荊州文化的瑰寶。

從東門進入就能看到張居正故居,這是明朝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張居正的故居,以其生前居住的老屋為原型重建。故居內保留了明清建築風格和園林佈局,展示了張居正生平事蹟和成就。

玄妙觀位於荊州古城中段,始建於唐貞觀九年(635年),主要建築有玉皇閣、紫皇殿等。

開元觀位於荊州城西門附近,始建於唐開元年間,主要建築有山門、雷神殿、三清殿、天門、祖師殿等。

與開元觀一體的是荊州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古代遺物,包括青銅器、陶器、書畫等珍貴文物。特別是荊州出土的楚國文物,反映了荊州作為古代楚國都城的輝煌歷史。

關羽祠則是在南1門附近,荊州關羽祠是一座紀念三國名將關羽的廟宇,現存建築為明清時期所建。關羽作為忠義的化身,在民間有著極高的地位,祠內供奉著關羽的塑像和牌位。

這些古代歷史遺蹟連同荊州古城牆一起孕育出了荊州古城靈源。

離開荊州古城後,一路向北,前往下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楚紀南故城靈源之地。

楚紀南故城遺址是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遺址,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紀南鎮南,因其在紀山之南而得名。

楚紀南故城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當時稱為“郢都”,因為城在紀山的南邊,也稱“紀郢”。西晉學者杜預在《左傳》的註釋中始將郢都改稱“紀南城”。

從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遷都郢(紀南城)到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取克郢都,前後共411年中,楚國共有二十代國王在此建都。

在此期間,楚國還先後統一了近五十個小國,勢力極大,全盛的時候,楚國的領域北至黃河,東至海濱,西至雲南,南至湖南南部,紀南城遺址是楚國強盛時期的都城,成為了楚國的政治、文化、軍事和經濟中心,是當時南方的第一大都會。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後,紀南城淪為廢墟。

楚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雙界歸途之水神歸位

星雲漫步者

Vlog很好但我偏愛寫日記

嬰兒手口溼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