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5部分,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曾氏六合網,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下騷亂,用劉澤清的說便是坐在了火藥桶上!

這些事實,張溥並不是不知道,但也是屁股決定立場,他和他的同夥們,也就是那些以直言敢言以清流自詡計程車大夫們,上書言事時,極盡百姓之慘,請皇帝減賦減稅,修省敬天,但舍此之外,真正問題的核心他們卻是提也不提。

唐宋元明清,這五個王朝,兩個是異族建立,三個是漢人王朝,亡國的原因錯蹤複雜,但只有明朝是亡在財政崩潰上,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究其根本性的原因,朱元璋設定的體制當然是最要緊的原因,那種各自為政的計稅和收稅方式,湖州的百姓要自己把糧食送到駐在高郵的衛所軍中,海南的某個縣要替北京的城防工程燒製磚頭五十塊,然後自費送到北京,燒磚的部門直接和戶部打交道……還有比這更荒唐的事情嗎?國家的戶部說是天下財計所在,但其實除了收入和支出外,毫無其它的度支功能,沒有統籌和精細化管理的職能和能力,在國家承平之時尚且不乏財政危機,在到了天災和**一起來的時候,崩潰也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而在這一鏈條中,皇室、宗室、勳戚、太監、文官,對財政壓力最大的毫無疑問是文官階層,以及提供文官計程車紳階層。

明末的皇室用度已經十分儉省,如萬曆年間福王加冠之國用銀數百萬的事情已經不可能再發生,崇禎已經盡發內帑,而國庫一貧如洗,明明加三餉苦害天下,相同的徵收額度,清朝卻能平安無事,這其中的奧妙已經是不言自明。

明清更替,最大的不同第一是在宗室之上,數十萬宗室的養育費用被儉省下來,而清朝的財政收入在國初就有近三千萬兩,百姓卻能承受的住,卻是因為清初就用最殘酷的手段打壓過江南計程車紳,在納糧額度和商稅徵收上,清對士紳階層的徵收額度遠過於明!

這,就是奧妙所在!

明朝對士大夫階層的無底線的寬容和放縱,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士紳擁有無限的特權,而且這種特權可以傳諸子孫!一代中式為進士,世世代代都可擁不完糧納稅,一個家族一旦出了一個進士,很可能成為百年以上的旺族!

在江南,這種家族制的成功放眼各州府到處都是,兩百年以上的旺族都比比皆是,甚至有一些家族在江南的小城中世代把持著中進士的名額,當地的財富,自然也就源源不斷的流向那個家族的手中。

士紳不完糧納稅,一旦中舉便是如此,只要傳出音信,其宗族或是外人就帶著田契前來投奔,然後這些人就成為佃戶,隱戶,從此國家就收不到他們一文錢的賦稅,而他們只需給進士主人交納田租就可以了。

雖然還是要交租,但算起來不需要向國家納稅,不受黃榜和白榜的騷擾,沒有力役,這樣算來當然比給國家納稅要合算的多!

除了田地,在明朝中後期後,士紳與富商勾結的情況也是十分普遍,大名士和東林領袖錢謙益在無錫一帶有大量的莊園,同時還投入股本加到海商裡去,海上貿易獲得的利益當然十分巨大,錢謙益一次能帶兩萬銀子入京,在當時是鉅額財富,不經商的話,豈能輕易獲得這樣巨大的財富?

士紳經商,卻不納商稅,明朝的稅制複雜而稅率偏低,象和買這樣的陋規可操作的地方太多,大富商和士紳肯定不會納商稅,過稅關時也可以避稅,這樣就是把極低的稅率轉嫁到了平民商人身上,在崇禎年間,普通的商人也是遭受著和農民一樣的困苦。

三餉加而民間崩潰,其最大的奧妙,也就在於此了!

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

張溥是復社領袖,很多事情就算知道內情也是不會去多想,更不要提去說了。他張家也是士紳世家,享受著不完糧納稅的特權,交往公卿,把持地方政務,結社議論朝政,明明大明朝政一直握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虎夫

尋飛

自然科學中的哲學原理

上訪不如上網

絕對不痴心

不言敗

蘋果愛惹禍

大刀闊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