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5章 太髒,不明不清,第十個名字,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明不清翊坤宮之變205太髒史書上說英宗帶了50萬軍隊出征,但洪濤翻遍了司禮監和御馬監的檔案也沒湊夠這個數。差距很大,差了一個零,只找到了5萬騎軍,外加20多萬民夫。

雖然說以20萬後勤供給5萬軍隊出征有點奢侈,但在古代打仗,尤其是遠征時,後勤人員確實要比正兵多很多,能達到四比一就很厲害了,考慮到還有皇帝在內,再翻一倍也不足為奇。

最終這5萬精銳到底死了多少,洪濤翻遍了檔案居然沒找到一個準確數字,是當時沒來得及清點還是屍體都被敵人帶走了?

好像都不是,有一份來自居庸關監槍的例行彙報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狀況。這名監槍跟著鎮守居庸關的邊軍是第一批抵達土木堡的,在打掃戰場時總共收斂了9000多頂頭盔和6000多副甲冑,都是明軍制式。

聽聽,既然連戰場都打掃了,且進行了仔細清點,到底戰死多少人肯定也必須有記載。之所以在司禮監檔案中找不到這些存檔只能有一個解釋,被人為清除了!

不是說司禮監只聽皇帝的嘛,除了皇帝誰還能命令他們呢?沒錯,在正常情況下司禮監確實只聽皇帝的,但當時監國的是英宗的同父異母兄弟,朱祁鈺。

朱祁鎮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宮中大部分鐵桿親信也隨御駕親征了。太監也是人,沒了皇帝撐腰該軟也得軟,更何況朱祁鈺已經有了明顯傾向性,面對一眾大臣在朝堂之上公然群毆錦衣衛都指揮使馬順,不聞不問。

洪濤不是陰謀論者,但也不是隻信史書的傻子。司禮監、翰林院、通政司以及六部的公文存檔他都查了,還發現了幾處問題。

英宗朱祁鎮從正統九年就在清點衛所,當時在冊有六十多萬兵卒,可是都察院派人清點了三年只點出來六萬多人。一問就是各種困難,按照御史們的說法,要再來個七八次才能全部點完。

當皇帝的想知道自己有多少兵,居然要等二十多年之後才能數清楚,氣人不?更氣人的還在後面呢,正統十一年朱祁鎮又開始清點京城糧倉,這些糧倉不是為百姓儲存的,而是軍糧。

結果訊息剛放出去,從太倉開始就一個接一個的起火,而且這把火好像有傳染性,燒完了京城附近的,邊關的糧倉也被感染,陸續失火。

這時候不用有啥管理經驗和過人智商應該也能看出點眉目了,後世裡有部電視劇叫《天下糧倉》,內容講的是清朝官員如何腐敗、暗中勾結貪汙糧食。

遇到有戰事或者災荒,皇帝想用倉庫裡的糧食了,結果不是火龍燒倉就是陰兵借糧,反正不管怎麼變化,中心思想只有一個,想要糧食沒有,想知道糧食去哪兒了也沒有!

當時洪濤就很感慨,百姓們吃苦耐勞、風裡來雨裡去的勞作,經過一層層扒皮剩不下多少。被扒走的價值要是用在國家建設上,百姓們苦點也認了,畢竟國家強大了,自己享受不到還可以留給兒女,不虧。

但這些價值怕是連十分之一都剩不下,其餘的都被各級肉蟲子吃光了。清朝是真腐敗,滅亡的一點都不冤枉,早就該滅!

可是來到明朝之後忽然發現,合算清朝官員只是學生,教授他們怎麼當蛀蟲、怎麼挖牆角、啃血肉的老師們,整天就在眼前晃來晃去,一次次給自己現場教學,不厭其煩,生怕看不懂學不會。

那洪濤勞心費神的去查這些陳芝麻爛穀子還特別敏感的檔案記錄,除了能對官方史料提出部分質疑之外,還有其它用嗎?總不能是專為抬槓用的吧,大明朝也沒各種群和論壇,想抬也沒人應戰啊。

實際上做這些調查和反駁史料沒啥關係,更不是為了抬槓,而是為了保命。說起來還得感謝已故的司禮監掌印田義,要不是他在臨終前的幾句忠言,洪濤才沒這個閒工夫從堆積如山的檔案裡找蛛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惡搞三國:三賤客

鵬飛葉緣

[重生星際]地產農林大亨

公子尋歡

女扮男裝被發現後

八月薇妮

童話女巫她黑紅啦

眯眼笑笑

同時給四位大佬當備胎後[穿書]

提燈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