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2,不明不清,第十個名字,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兵部尚書的人選最終定為原兵部右侍郎王象乾,這個任命並不算意外,王家稱得上官宦之家,乃山東新城當地的大戶。

自嘉靖朝追贈的兵部尚書王重光起,其父王之垣、其叔王之猷和王之都,堂兄弟王象坤、王象晉、王象蒙、王象鬥、王象節、王象恆、王象春皆為進士出身,且都在朝中任職。

用兵部尚書的位置,換來一大堆中級官員以及家族的感恩和支援,皇帝絕對賺了。

另外王象乾也不是僅憑家族蔭庇的官二代,他的筆試和麵試成績都不錯,在播州之戰和鎮壓苗族叛亂方面,都有統帥兵馬主導大規模作戰的經驗,絕對配的上兵部尚書的職位。

其實兵部左侍郎李化龍的履歷更佳,在播州之戰中還是王象乾的上司,只可惜由於身體有恙不光沒有參加遴選,還請辭回鄉養病了。

這下兵部只剩王象乾一個光桿司令,還得再選派左右侍郎來幫襯。經過殿試遴選,兩個人因成績優秀被提升。原湖廣提學參議王在晉擢升兵部左侍郎,原遼東巡按熊廷弼擢升兵部右侍郎。

他們兩個的入選表面上看是由內閣大學士葉向高、海軍總督袁可立推薦參與遴選,實則是洪濤暗中授意。在他的印象中,這兩位都是明末比較有名的大臣,且全部贊同退守山海關儲存實力。

既然要藉著謀反事件的餘波在朝廷裡搞大清洗,選上來的官員做不到都是自己人,至少也得有部分理念趨同,否則清理了半天還是一大堆反對者,不是白折騰了。

禮部尚書落到了原京兆少尹楊廷筠頭上,已從四品一舉升到了正二品,跳過了四級,不可謂不皇恩浩蕩。但為什麼皇帝會看上他絕大多數官員都猜不透,即便是王安也只知道楊廷筠和李之藻是同鄉,僅此而已。

實際上李之藻沒向皇帝刻意推薦過這位同鄉,他們倆雖然關係不錯,但走的不是一條路。李之藻更偏重於數術、天文,楊廷筠則熱愛文學篤信佛法。

唯一相同之處就是都願意與西番僧人交往,多聽一聽大明之外的奇聞軼事,然後再和身邊發生的事情比一比,從中找出優劣予以辯駁,加深對世界的認知。

也正是這個特點,讓楊廷筠的答卷受到了皇帝賞識,在當面問對之後,得知其拉丁文已能和番僧日常對話,力排眾議,堅決要把其從四品副市長提拔到教育、外交及民族事務部部長的位置上來。

理由很簡單,只有一句話:朕尋遍了朝野上下,能像楊廷筠一般主動睜開眼看世界,且看過之後用心琢磨還有所得者,萬中挑一!

洪濤的意思很明白,禮部除了管理著國家教育和宗教事務之外,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外交。

如果找一些連西番人來自何方、文化與大明有何不同都懶得深究的官員主持工作,根本也就別聊什麼外交了,一群井底之蛙。

刑部尚書意外又不意外的由原刑部右侍郎沈應文擔任,為啥說意外呢,因為在前兩次廷推的時候他就是候選人之一,結果寫的履職報告被皇帝否了。不意外則是刑部左侍郎一直空缺,按資排輩本該由他接替蕭大亨。

難道是洪濤糊塗忘記了,或者這次的答卷成績優秀?真不是,主要是洪濤看遍了十幾答卷結果全都不滿意。古代人對律法的認識都差不多,與後世人截然不同,想找到一個超前的很難,只能矬子裡拔將軍。

不光刑部尚書如此,左都御史的情況也差不多,本著用熟不用生的原則,只能由原來的左副都御史許弘剛升任。

但在大理寺卿的人選上皇帝的最終選擇真是把所有人,包括親信和對手全給驚到了。新任大理寺卿居然是東林書院創始人之一,顧憲成的親密夥伴,在士人之中有著高顧之稱的高攀龍。

如果說楊廷筠升到禮部尚書算是火箭速度,那高攀龍就屬於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惡搞三國:三賤客

鵬飛葉緣

[重生星際]地產農林大亨

公子尋歡

女扮男裝被發現後

八月薇妮

童話女巫她黑紅啦

眯眼笑笑

同時給四位大佬當備胎後[穿書]

提燈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