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靜悄悄的發展
我愛左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8章 靜悄悄的發展,重生南宋,潑皮稱帝傳,我愛左輪,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李巖來找胡湘。 “公子,你說的那個水泥,真是好東西,用它和沙子混合後,幹了後很堅硬,比糯米灰漿都結實,但它可比糯米便宜多了,”李巖說道。 我國古代工匠最開始使用的粘合劑,是黃泥和草的混合泥漿。 從周代開始這種粘合劑成分逐漸被石灰取代,由石灰、黏土、沙子組合的“三合土”異常受工匠們的喜愛,這三種東西按比例加水混合,用於建築粘合劑,乾燥後很堅固。 在距今大約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古代的建築工匠將糯米、熟石灰以及石灰岩混合,製成漿糊,然後將其用於磚石的空隙中,這種具有超強粘合劑就是糯米灰漿。 當然,這功能強大的“糯米灰漿”成本也是十分的昂貴的,最早在南北朝時期是應用於貴族陵墓,到了隋唐年間,開始用來修橋搭廟。唐朝的開元寺就是用“糯米灰漿”來加固,歷經千年屹立不倒。 而建於唐代的泉州古塔,也是以“糯米灰漿”的地基,扛住了七點五級的地震。不過,當時這“糯米灰漿”還是太金貴了,畢竟用了古代短缺的糧食-糯米,只有重大工程時,才會用上。 “裡面加上鋼筋,就可以當梁了,”胡湘說道。 “恩,要是能代替木頭,那武安的就能蓋更多的房子了,現在石灰場老趙頭,也想要安裝蒸汽機了,現在水泥供不應求。”李巖說道。 “武安城,還沒有一個塔樓,該建設個塔樓了,”胡湘說道。 “恩,上面在安置一個擺鐘,就更好了,”李巖說道。 其實胡湘也很想把武安城,建設成後世見到的古城旅遊地那樣的建築,最好都是二三層的建築,但是現在時機還不成熟,還是先優先發展軍事工業,先保住武安在說。 不過也不能一點也不建設,先建個塔樓。 胡湘和李巖來到機械坊。 李冶給胡湘說,軋棉機制作出來了。 胡湘等人來到軋棉機邊。 這個軋棉機主要由兩個滾筒組成:一個滾筒上面佈滿了鐵製的尖釘,抓住棉花,將其跟棉籽分開;第二個滾筒上佈滿了短而硬的毛,將第一個滾筒上的棉花刷下來,使其不致堵塞。 有個這臺裝置,棉花和棉籽的分離,就快多了。 “這個軋棉機真是太好了,有了這個,棉花和棉籽分離真是快了,”李巖說道。 “巖兄,你看這個紡線機,”李冶說道。 李冶說的是珍妮紡線機,其實胡湘也不知道這珍妮紡線機如何製作,只是告訴李冶把坊車翻倒,看能不能同時紡多個紡錘。 經過工匠的不斷改進,紡線機終於研製出來了。 其實原理很簡單,用以前一個紡車帶一個紡錘,現在帶多個紡錘旋轉,如果到過紡織廠參觀過的人,可以一目瞭然知道它該怎麼製作了。 “看來,武安也應該成立個紡線場了,”李巖看到這個紡線機後說道。 “今年的棉花產了數萬斤,應該能織不少的布了,”李冶說道。 武安產的棉花,胡家全部收購了,所以李冶知道棉花的數量。 其實目前製作無煙火藥也用不了那麼多棉花,主要是沒有那麼多的硝石,但胡湘還是建議多種植棉花,因為棉花可是很好防寒面料,冬天時候武安的軍隊要都穿上棉衣棉褲,那戰鬥力肯定提升不少。 雖然種植棉花佔用了種糧地,但它獲得的收益是那些土地沒法比的。 “中午,我們一起聚聚,”胡湘建議道。 “我叫上元院長,”李冶說道。 中午時候,胡湘和李冶,元好問來到趙家酒樓。 李堂也在趙家酒樓和人聚餐。 看到胡湘等人到來,也來到胡湘等人的包間,不一會趙福也進來了。 “元先生,你的小說寫的怎麼樣了,我家的紙,都堆積如山了,”李堂道。 其實元好問,不但會寫詩詞,而且也會寫小說。 歷史上,元好文著有志怪短篇小說《續夷堅志》四卷二百零二篇,他的《續夷堅志》的書名,是仿南宋洪邁的《夷堅志》,不過這些書的大部分篇幅都是荒誕不經的東西,都是鬼神類小說,這些小說,也是這個時代的特色。 “李兄弟,你也太著急了,這小說那有那麼快的,我已經安排學堂幾個先生一起寫了,”元好問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