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后羿神弓,知恩報恩,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蝗朔⑾幀�
張君室只見洞穴四壁刻滿圖形文字,洞口陽光照射之處,刻著五個斗大的古籀文:“維真武飛昇”,入石七分,字跡古拙蒼勁,修為蘊含。
他又驚又喜:“這是真武大帝修道、飛昇之所!”
周康王時代,淨樂國太子真武十五歲即上武當山修煉求道,三十年得道飛昇,為修道之始。老子言道,真武修道,是為道家二宗。張君寶是全真高弟,熟讀《道藏》,一見到真武的名字,就知究竟。
那兩副龜蛇骸骨,想來就是守護真武大帝的龜蛇二將,真武得道飛昇,遺下衣裳,龜蛇卻是骸骨在此,想來並無飛昇,只不知是以身殉主,抑或是另有死因。
張君寶細看四壁所刻圖形文字,文字皆是先秦籀文,看不懂一小半,圖形更是深奧難明,然而一看而知這些便是真武修煉及武功的諸般法門,驚喜交集,不由自主站起身來,頓然忘卻身上傷痛。
道教分南、北二宗,南宗是符派,以龍虎山張天師一脈為宗,擅長晝符捉妖、作法驅邪。北方則宗全真,稱為丹鼎派,擅長服丹打坐、練氣習武。真武此間刻在石壁上的,正是練氣打坐、修習嬰兒的無上法門,天下修道習武之人莫不夢寐以得,張君寶此番因禍得福獲之,喜不自勝,禁不住縱聲長嘯,嘯聲遠遠傳出洞外,迴旋半空不散。
張君寶嘯了一陣,乍見小童掩住雙耳,臉上露出痛苦表情,登時省悟:“這小孩耳鼓受不了我的內力嘯聲。”頓然止住嘯聲,歉意無限,抱起小童,說道:“小孩子,你好勇敢!你叫什麼名宇?”
小童答道:“我叫朱棣。”
第一章 拜掌門
武當山又名古嶽又名太和山,崛起於漢水之南,西接秦嶺,東抱大洪山,南領神農架,北臨丹江口,山勢雄偉壯麗,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和十一洞、十池、十石、九泉、九井、九臺、三潭。
一百五十年前,洞玄真人張三丰祖師妙悟無上武道,手創武當派,繼達摩祖師之後,成為繼往開來的一代武學大宗師。
本朝成祖是三豐首徒,武當成派之前的大弟子,有明開國之後,上山拜見師傅真人,三豐祖師避而不見,成祖遂修遇真宮以紀念師傅恩澤。
成祖登位,即下激公告張三丰真人為:“帝師”、武當為“帝門”,著工部勘測武當山勢,下旨曰:“爾往審度其地,相其廣狹,定其規制,悉以來聞,朕將卜日營建其體。”
永樂十年,成祖命工部侍郎郭漣、隆平候張信、駙馬都尉沐晰,督建武當山,專為武當立派之用,下旨曰:“今大嶽太和山金頂砌造四周牆垣,其山本身份毫不要修動,其牆務隨地勢高下,不論丈尺,但人過不去即止,務要堅固壯實,萬萬年與天地同久遠。”
此間工程共用軍工三十萬人,歷時十年,建築三十二大座,共殿宇二萬多間,五里一庵、十里一宮,自山麓淨樂官至天柱峰金殿二色青石鋪地百里,稱為“神道”,動員之鉅,尤勝籌建皇城。
成祖深明建宮難、持宮更難的道理,武當山竣工後,特再下第三道聖旨:“特敕爾常用巡視,遇宮觀有滲漏處,溝渠道路有淤塞處,隨即整治,務使宮觀完美,溝渠道路通行,庶不廢棄前工。”殷切武當之情,溢於文字。
自此之後,武當盡得聖眷,天下人人皆知,上山拜師求道者絡繹不絕,充塞道旁,武當派一登龍門,即與少林派分執武林之牛耳,垂至今日。
明日普照,青天湛湛。鐘聲當、當、當、當、當、當、當……連敲十九聲,清脆悠長,響徹整個武當山。
武當山上下千餘弟子,均已整裝待發,一聽鐘聲,即時起步往紫霄殿趕去。
小毛雜在人叢,快步上山,見著一元道人就在身旁,問道:“一元師兄,不知道掌教真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