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在北京生存的理由,九十八度,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化石Legacies
***************
美國建築學家E。N。Bacon坦言:“在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北京整個城市深深沉浸在儀禮、規範和宗教意識之中,現在這些都和我們無關了,雖然如此,它的設計是如此之傑出,這就為今天的城市提供了最豐富的思想寶庫。” 這個城市的營造,遵循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經典《周禮·考工記》提出的原則:“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
………
01中軸線北京生命線
………
TheAxis:LifeSourceofBeijing
文王軍
圖何經泰·陳政
何經泰攝影
馬里奧·博塔,當代著名現代主義理性建築大師,從瑞士來到中國,徜徉在北京壯的故宮建築群落裡,對中國建築師說下這樣一句話:“你們沒有必要生搬西方的東西,只要把故宮研究透就夠了。你看,故宮只有兩三種色彩、兩三種建築材料,就是用這麼簡單的東西就營造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建築環境!”
這讓人聯想起1978年貝聿銘率美國代表團訪問中國時的一幕場景。貝聿銘站在北京景山之頂,憑欄遠望,燦爛的陽光下,故宮嵯峨俊朗的建築群顯示出萬物諧和的輝煌與安詳。驀然回首,貝聿銘微笑著對他的美國同行說:“我是一箇中國人。”
兩年後,貝聿銘在美國紐約對清華大學訪美代表團作了一次學術演講,他動情地說:“故宮!金碧輝煌的屋頂上面是湛藍的天空。但是如果掉以輕心,不加以慎重考慮,要不了五年十年,在故宮的屋頂上面看到的將是一些高樓大廈。但是現在看到的是多麼壯的天際線啊!這是無論如何都要保留下去的。怎樣進行新的開發同時又保護好文化遺產,避免造成永久的遺憾,這正是北京城市規劃的一個重要課題。”
建築大師們歎為觀止的故宮,只是北京城市中軸線上的一個高潮。從景山南北望去,人們可以清楚看見這條壯偉軸線的萬千氣象。在這裡,請允許我引用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1951年4月在其傳世名篇《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傑作》中,對這條軸線的描述:
我們可以從外城最南的永定門說起,從這南端正門北行,在中軸線左右是天壇和先農壇兩個約略對稱的建築群;經過長長一條市樓對列的大街,到達珠市口的十字街口之後,才面向著內城第一個重點——雄偉的正陽門樓。在門前百餘公尺的地方,攔路一座大牌樓,一座大石橋,為這第一個重點做了前衛。但這還只是一個序幕。過了此點,從正陽門樓到中華門,由中華門到天安門,一起一伏、一伏而又起,這中間千步廊(民國初年已拆除)御路的長度,和天安門面前的寬度,是最大膽的空間的處理,襯托著建築重點的安排。這個當時曾經為封建帝王據為己有的禁地,今天是多麼恰當的回到人民手裡,成為人民自己的廣場!由天安門起,是一系列輕重不一的宮門和廣庭,金色照耀的琉璃瓦頂,一層又一層的起伏峋峙,一直引導到太和殿頂,便到達中線前半的極點,然後向北、重點逐漸退削,以神武門為尾聲。再往北,又“奇峰突起”的立著景山做了宮城背後的襯托。景山中峰上的亭子正在南北的中心點上。由此向北是一波又一波的遠距離重點的呼應。由地安門,到鼓樓、鐘樓,高大的建築物都繼續在中軸線上。但到了鐘樓,中軸線便有計劃地,也恰到好處地結束了。中線不再向北到達牆根,而將重點平穩地分配給左右分立的兩個北面城樓——安定門和德勝門。有這樣氣魄的建築總佈局,以這樣規模來處理空間,世界上就沒有第二個!
1264年,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