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5部分,在北宋的幸福生活,曾氏六合網,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者說了,就算你要送有,也要機靈些,別在光天化日、大庭廣眾之下抬著禮物而來。要知道眾目睽睽,可能太守滿意你送來的禮物,有心收下,但考慮到影響,也只有違心拒絕,說不定還的借題發揮,怒斥一頓,以示撇清呢。
當然,有這種想法的衙役其心可知,圍觀的百姓還是比較質樸的,沒有那麼多別樣心思,只是有些好奇而已,多看了兩眼,猜測著那些抬著的是什麼物事。可能就算得知這是送給范仲淹的,他們怕是也沒什麼意見。
過了片刻,或許是聽說門外的動靜不出來迎接楚質的卻是通判顧可知,像他這種級別的官員心思敏銳,想得透徹,當然不會以為楚質真是來給范仲淹送禮的,走出衙門,目光稍微打量,便笑道:“楚知縣,太守有請。”
楚質拱手行禮。側身揮手示意了下,立即隨著顧可知走進州衙,走了幾步,卻聽顧可知微笑道:“聽冉這幾日,楚知縣不僅沒有聽太守的吩咐,留在衙休養。反而在外面奔波忙碌,還以為傳言有虛,可是今日見了這般動靜,本官確信無假,”
“奔波忙碌可不敢,只是繞杭州城轉了幾圈遊山玩水,不比顧通判,範太守身體不適,州衙公務只得勞您一力承擔了。”楚質說道,心中嘆氣。
半個月過去了,經過杭州名醫大夫的輪翻診治,可是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范仲淹的身體還是沒有全愈,令人憂心。
( )
第三百二十五章 指點江山
徹著顧可知老了片刻,楚質發現所行方向既不是州衙議川汴後,也不是范仲淹宅院書房,而是前往衙堂的後院,不由試問道:“碩大人,莫是太守不在衙中?”
顧可知解釋說道:“聽聞太守身體不適,永明禪院、淨慈寺等各個仙山名寺的高僧大德都紛紛前來探視,如今正在後院與太守探討佛法經義。”
楚質輕輕點頭,也不覺得奇怪,雖然說范仲淹其一生行止,像治國方略、為官、治邊、興學等都是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可謂行求無愧於聖賢,學求有濟於天下,後人多認為他是歷史上僅有的幾個能做到知行合一,不尚空談而在行動中體現儒家精神的大儒。
然而在北宋時候,儒學是主流文化沒錯,但是佛老之說自魏晉以來,經過數百年的宣傳、侵染,特別是得到某些帝王的倡導,已經深入人心,況且北宋建國之後,一反後周滅佛的政策,反而給予適當的保護,禪學逐漸盛行於世,得到士大夫們的認同。
當時風氣就是如此,而範母也是個佛教徒,長齋奉佛達二十年之久,且身邊的朋友、知交也是信佛之人,范仲淹自然受到影響,一生中與多位知名高僧有所往來,兩任杭州,自然與杭州名寺的高僧們交情菲淺,這也是當初他能說動那些高僧大德在荒景年間大興土木的原因之一。
雖然如此,但范仲淹並不崇佛,更不佞佛,在現實中,他是以理性和實用的立場來看待佛教的,基於國計民生,就事論事,也曾經多次上書要求限制佛教的發展,從不被私人情感所影響。
步入後院,楚質就發現幾個或肥頭大耳,或骨瘦哮響的和尚,正圍繞一身常服打扮的范仲淹旁邊而坐,靜默少語,形態各異,卻各有一股莫名的氣質,席位上擺放著幾杯清茶,清煙嫋嫋,給楚質一種寧靜淡泊的印象,下意識的放緩腳步,唯恐破壞這種意境。
“俗事纏身,總是清閒不下來。”目光瞥見楚質的身影,正在靜靜聆聽一個高僧講禪的范仲淹並沒有開口,等待那個和尚說完一段禪理,這才歉意說道:“老夫暫且失陪片刻,諸位不必理會。自便就是。”
當范仲淹起身時候,幾個和尚根本沒動,只是微微頜首表示瞭解,繼續傾聽那個高僧講經,彷彿范仲淹只是一個陪襯過客,有他沒他都無所謂。
“太守。”楚質迎上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