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握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老家鄉的環境生態——河與莊,曬場、“界埦”、“洋龍槓”,鼠年說鼠人,瑾握國,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除了江和港,鼠人老家鄉的河也多,作用也很重要。

河的概念很寬泛,大到祖國母親河黃河、通航的大運河,也有流水嘩啦啦的小河。鼠人家鄉的河,是圩村前後與港相通的幾丈寬的活水河,河上常有埋涵洞的壩頭或木橋,便於人來人往。

首先,這河與港相通,能使江水透過港和港岸下與河相連的“水洞”,將水引進圩村前後的河裡,乾旱時,盡灌溉之利;洪澇時有排水之功。其次,圩村住戶有與港與江連通的活水,洗涮、飲用等都很方便、安全。鼠人在家鄉生活多年,深知活水比一塘死水要好得多。有時夏季炎熱,時黴天淫雨不斷,人畜多生病,有經驗的老農就會想到,這也許是田裡的農藥化肥下雨流淌河裡,時間久,對人畜不利,提議隊裡管事的,趕緊開“水洞”放水進水,讓水流動起來。每條河與港相通的水洞是可以控制的,開始用綁了鐵鉤的竹竿鉤,後來還改建為手動盤旋的小閘門,開關更方便。

鼠人老家鄉的河,除了與圩村的水系相關,還與當初開發的大戶人家建莊園有關。也許是為使宅基地勢增高——實際一條圩的前後都開河也與此有關,或許出於安全性考慮吧,這些人家常在莊園四周開河溝,形成一個個“圓溝”裡的莊園,所以這些地方往往被叫xx莊,比如德盛莊、萬寶莊以及鼠人家所在的“耕興莊”等等。

據說耕興莊早先八百畝的地方,其水系“四縱四橫”,橫的是大河,有水洞或涵閘跟港相通;縱的是小戧溝,起溝通四條橫向大河的作用。這樣無論天旱還是雨多內澇,這些縱橫交錯的河溝,都能暢通引水灌溉或及時排澇。應該說,當初開發這塊地方的人,這樣的設想頗有眼光。

有眼光的開發者還又發奇想,在四縱四橫形成的“九宮格”中心位置挖了一圈相當大的“圓溝”。圓溝內便形成地勢較高的住宅地基和中部面積較大的高墩子,建屋種竹,溝的二面遍植樹木,久而久之,林木長成,雞犬相聞,倒也確實是個不錯的莊園了。莊園主人不忘溝通水系,從圓溝東側向北開挖引河與通港大河連線,圓溝也成活水,一潮來一潮去,看到水壩頭水位時漲時落,一定蠻開心的。據說主人還自稱整個莊園是“轎子地”,他住的圓溝內的房子就在轎子裡呢!

鼠人後來知道,當初那作出構想並加以實施、形成如今這般模樣的,就是自己的祖上。祖上到底叫什麼名,長什麼樣,他全然不知;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和母親、小姐姐就住在這轎子地上,一個草披,接著兩間舊瓦房,顯然已破落不堪了。此時那圓溝還在,溝面寬闊,與四條大河的寬度相仿。河水清澈,時見老青魚黑色背影潛藏。意外的發現,圓溝的東南角和西面也分別與兩側南北小戧溝相通,這使得圓溝的水與外面河港的交流互動更順暢。

其實,這些對鼠人都沒啥意義,他現在坐在家裡,從後門口看得最多的是生產隊的曬場、田野上的一條條“界埦”,以及界埦頂頭的“洋龍槓”。

曬場,是當時以生產隊為單位集體生產的標誌性地方。麥收、稻收,一塊塊田裡的“把子”就是透過人挑肩扛,從一條條界埦走過來送到場上。增光11隊的人不多,男女老少全部也就70多人,但在曬場幹活,有時會有三四十人到場,天晴搶收,雷暴雨來時“搶暴”,分糧、分草也會全家出動,這時人都不少。

鼠人家鄉人口中常說的界埦,就是田埂,就是分隔田塊的田間小道。只要下地幹活,哪能不從田埂上走呢?春夏秋冬四季,無論種或收,田間管理,都是必走的。而且,很多時候都是赤腳走噢!即使是三四月份,做早秧田時,脫了襪子下水田,冷得“咬腳”,也是得赤腳走的。不過,五六月份,溫暖舒適的初夏,一行秧栽到頭,彎得要斷的腰直起來,赤腳走在界埦上,看著栽得整整齊齊的秧行,還是很愜意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雜役都是大帝,你管這叫普通宗門

手殘的鹹魚

崽崽心聲被全家聽到後成了團寵

公子尋歡

鬥羅之兌換萬界

世醉紅顏

我在娛樂圈整頓風氣

杏逐桃

我在鎮妖塔裡當獄卒

廣場喂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