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握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十三、參加“杭州筆會”(下),鼠年說鼠人,瑾握國,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天的紹興參觀旅遊鼠人很感興趣,一定程度上他就看中這個安排呢!會議組織者包了兩輛大客車,一大早帶隊前往,過錢塘江大橋,經蕭山,個把多小時就到紹興了。首先感受到地方鄉土氣息的就是河裡的烏篷船、白篷船,戴氈帽的弄船人,一下就拉近了與魯迅作品裡展現的環境的距離。

魯迅故居臨河而建,地方挺大的,特別有一片宅後的“百草園”,出了故居向左不遠,就有咸亨酒店,從咸亨酒店沿河向前走不遠,右轉,過橋,往南走不遠,就是“三味書屋”了。三味書屋地方不算大,書屋裡畫有梅花鹿的屏風肯定是有的。參觀了三味書屋,回頭走,看看景,魯迅故居就算參觀完了。下一個地點是去蘭亭,相對講,這是一處有風景的地方。“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背過王羲之《蘭亭集序》的,一提去蘭亭,腦子裡立刻會出現文中所描繪的這般美景吧!

車在前往蘭亭的途中先找到地方吃午飯,然後再向前十多公里方到。蘭亭,地處紹興城西南25華里的蘭渚山下,與禹陵、東湖並立為Sx市郊三大著名風景點之一,一直因書法名作《蘭亭集序》而名聞海內外;近十幾年中,因“蘭亭書法節“的持續舉辦而聲名更盛。

從文化起源上看,蘭亭景區與禹陵景區之間有著內在聯絡,是一個祭典的兩處祭地。據《吳越春秋》載,越建都於今紹興城後,句踐創設國之祭禮,為“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皇公;立西郊以祭陰,名曰西王母;祭陵山於會稽;祀水澤於江州“。蘭亭景區最早出名的地點是“渚“,《說文》雲:“州,渚也“。尤其是二水匯合處的渚,為傳統祭水的理想場所。《越絕書》雲:“句踐種蘭渚山“。可見山因渚名,渚以蘭名。渚既稱“蘭渚“,山也隨之稱“蘭渚山“。蘭,在上古為愛情之信物,《鄭風·溱淆》:“溱與淆,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蘭兮。“注:“謂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續魄,祓除歲穢。“此實為後世上已修禊風俗之濫觴。蘭亭之“亭“原非亭臺樓閣之亭,而是鄉以下的一種行政機構,行於秦漢,《漢書》雲:“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而有蘭亭之稱後,又以此名水,於是始有“蘭亭江“之名。

上面這段介紹文字是鼠人從網上摘錄的,當時去參觀,哪有這等認識呢?雖有導遊介紹,也不會了解如此清晰。鼠人當時只記得,遊了蘭亭就去禹陵:蘭亭在平川,禹陵要登山。

蘭亭有鵝池,樂池,小蘭亭,流觴亭,御碑亭,右軍祠,蘭亭江,書法博物館八景。自入口步入景區,穿過一條修篁夾道的石砌小徑,迎面是一泓碧水,即為鵝池。池畔是一塊用石塊鋪砌的40平方左右的“道地“,道地的西首立有一碑,碑上“鵝池“二字傳為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分別所書。碑上有一三角亭覆蓋。過鵝池越三曲橋前行,便是小蘭亭,亭中碑上“蘭亭“二字,系清朝康熙帝手書。

鼠人在蘭亭的鵝池和書法博物館逗留時間稍長,還購買了一把寫有《蘭亭集序》的黑色摺扇和小紀念品,還在蘭亭碑亭前照了一張像。蘭亭碑亭是蘭亭的標誌性建築,名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建於清康熙年間。碑上的“蘭亭“兩字,為康熙皇帝御筆所書。看了這座碑亭,鼠人聯想對比起同為四大名亭的醉翁亭,甚有感慨,這座亭太侷促了,哪有醉翁亭那麼空闊有氣派呢?難怪醉翁亭要列四大名亭之首了。

秋高氣爽季節,鼠人最後登山拜謁禹陵。禹陵位於中國東部ZJ省Sx市東南郊的會稽山山麓,相傳是4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顏遍佈仙魔妖,我花心點合理吧

你是我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