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握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七十三、高三考場優秀作文集錦(五),鼠年說鼠人,瑾握國,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風景這邊獨好

俞連誠

泰戈爾曾寫過一首詩,名叫《錯覺》:河的此岸暗自嘆息——“我相信,一切歡樂都在對岸。”河的彼岸一聲長嘆:“唉,也許,幸福盡在對岸。”

多麼現實的一首詩啊!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家長或老師說:“你要努力學習,這樣才能到達成功、幸福的彼岸。”人生是一條不能回頭的河流,曾經是多麼迷戀草長鷹飛、百花綻放的美景。後來才明白此岸亦是“彼岸”。

在農村生活了十幾年,受夠了那裡的落後。年復一年,柳綠花謝,一切都在單調的重複著。尤其是在秋天,草黃葉枯,滿眼蕭索,毫無生機。彷彿心也跟著死了一般。

多麼嚮往大城市裡的聳天高樓、閃爍霓虹!

慢慢地從農村來到城市,卻不知怎的,一切都變了。

高樓讓我覺得自己太渺小。閃爍的燈光讓人眩暈。往來車輛的喧囂,工地機器的轟鳴,無一不讓人感到煩躁。

那個我曾經嚮往的天堂哪裡去了?為什麼我離開的地方又變得那麼絢麗?

原來農村也是那樣美麗。春天,綠柳成蔭,百鳥爭鳴,一片安詳;夏天,等待豐收,享受生活,幸福安康;秋天,碩果累累,掛滿枝頭,落葉在空中激盪;冬天,雪的世界,銀裝素裹,潔白無暇。

此時我們也不免一聲,“唉,也許,幸福盡在彼岸。”原來,幸福就是自己得不到的東西。

真的是這個樣子的嗎?

陶淵明採菊東籬、種豆南山,對彼岸的仕途毫無興趣。

有一對父女,他們生活在大山裡。他們渴望從大山走出去。但是父親卻為大山裡的教育奉獻了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女兒放棄了走出去的機會,放棄了自己摯愛的男友,選擇了父親未完的事業,為山區的孩子奉獻自己著自己的青春。

彼岸讓我們嚮往,但那也許只是鏡中花,水中月。

請珍惜自己身邊的一切,因為風景這邊獨好。

用心去交融

桂丹

人需要用心去交融,就像大樹要紮根於泥土。

心的交融需要堅持,需要永恆。

——題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心去默默感化不同的心靈,用熱情與執著去消融不同心靈之間的隔膜,那才是人生的真諦。像那位尊者,給予燦爛的微笑——溫暖彼此的心!

春暖要有燦陽的扶照;酷暑需要涼風的滋潤;秋爽要有紅葉的陪映;冬寒要有銀裝的點綴。熱烈的回應,真心的讚許更需要無言的堅持和默默的永恆。

用心去交融需要用心去理解。“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品章。梅需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一首富有哲理的絕句,表現出“梅”與“雪”各自的品質。用心理解,它們會發現只有它們的和諧才是完美的季節。為人要用虔誠的心去感化彼此的心。

在每一條大河的源頭都有一處細膩的清泉,用那一絲的清涼與無限的生機孕育了它的雄偉與浩瀚。每個人的心靈之角又何嘗不曾有這樣無數條清泉呢?然而又有多少人在洶湧的浪頭去回溯過它的腳步呢?因為有一層隔膜矇蔽燦爛的陽光,拉開了心的距離,所以更有必要用熱情去消融,用心靈去溝通。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在冰冷的人際關係面前,那始盛開的桃花依舊笑迎春風。年齡有老幼之分,然而心靈卻非如此,雖然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但它足以感化眾人的心。

用心去交融,雖然像流星劃過廣袤的蒼穹稍縱即逝,但它卻留下了美麗的瞬間與虔誠的祈禱默默。

用心去交融,雖然像朝露掛在細柔的草尖瞬間就會灰飛煙滅,但它卻在駐足的時刻閃出最晶亮的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雜役都是大帝,你管這叫普通宗門

手殘的鹹魚

崽崽心聲被全家聽到後成了團寵

公子尋歡

鬥羅之兌換萬界

世醉紅顏

我在娛樂圈整頓風氣

杏逐桃

我在鎮妖塔裡當獄卒

廣場喂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