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握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己亥春中州行——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鼠年說鼠人,瑾握國,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剎,這在之前從沒聽說過。參觀遊覽,真的是漲姿勢呢!

從王城公園乘公交9路,換801,可抵達白馬寺。白馬寺為中國第一古剎,是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位於LY市東12公里處。世界著名伽藍,乃佛教傳入我國後官辦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譽為“釋源”、“祖庭”。

白馬寺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地勢北高南低。寺院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經有了1900多年的歷史,白馬寺是佛教在漢代傳入中國後營建的第一座佛寺,因此被尊為東土釋源。據歷史文獻記載,東漢時明帝晚上做夢時夢見有金人飛行於庭院當中,醒後派遣蔡愔、秦景為使,到西域請佛求法。這兩個使者歷盡千辛萬苦,在走到大月氏時遇到了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然後用白馬馱著經卷,把二位高僧迎回洛陽。明帝敕令在都城洛陽城西雍門外的御道以北,按天竺寺院形式建造此寺,專供二高僧傳經譯法,因為用白馬馱回經卷,遂得名為白馬寺。

白馬寺曾經歷朝歷代多次翻建修葺,跟原來的面貌已經大相徑庭,現存的寺院是明清時重新修建的,建築面積約有平方米。白馬寺坐北面南,主要的建築都分佈在中軸線上或沿中軸線兩側分佈,主要有山門、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毗盧閣等,兩側有門頭室、雲水堂、祖堂、客堂、禪堂、方丈院等,整個寺院共有殿堂百餘間,規模十分龐大。

說實在的,我對玩寺廟不怎麼感興趣。但縱觀這些天所到景點,寺廟遊者雲集,卻是不爭的事實。我們乘車到白馬寺,首先看到的是旅遊大巴雲集,車輛多得沒法停。前面停車下來的遊客過馬路,又把車擋住,整個一團糟。好不容易我們的車開到位,終於能下車了。下得來,走不過去,走過去,買票又很擠。也許是下午的團體遊大隊人馬都在這時到吧。我們是自由行,不去跟他們擠,先在門外照照相也不錯。

白馬寺的大門外,臨街邊有一頭石馬,普通青石雕的,四邊圍了石欄。雖然馬的顏色有點名不副實,但在赭紅色的門樓和垣牆的襯托下,還是蠻醒目的。站在馬的身邊照,正好透過馬背,也能把門樓紅牆黑底金色的“白馬寺”三個字照下來,也算到此一遊的代表性景觀了。照完相,再去買門票,人果然少了一點。拿到票,竟是一張小白紙頭,正詫異,略一細看,白紙上隱約有虛點構成的“馬”的痕跡——原來,白馬在這門票上體現了。這個創意也還不錯,只是,票太小氣了點。管它去吧,也許正因它名氣大,不請自來,不需要在門票上搞什麼噱頭,越簡單越好。

我們持票進門,門裡人流湧動,剛才那麼多人進來,哪能一下子消化得了呢。仍然採用前面的策略,揀人少的地方去,於是到左側牡丹園逛逛,在廊簷下站站,看這些熙熙攘攘的人,這也是一大景觀啊!一個景點,人太少,也缺少看頭。有人氣,畢竟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噢。

當知道了這裡人多就是常態,我們也就跟著人流向前走,隨便看了。這一進門向裡去,都是青磚紅牆的古建築,沒有太吸引人的。從裡面的一些佈局模型、圖片文字介紹,我對它的第一古剎的印象加深了。後面有座二層大殿,基座圍欄臺階挺多的,人們都在擠著上,我們沒有硬擠,就在前面平地上看看,見有“釋源陳展館”幾個字。釋者,佛祖之稱也;源者,起始、源頭也。陳展館,無非是些印證“第一古剎”的陳列展品,不看也能猜得著。

在後面老舊寺院瀏覽一遍,就隨著人流向左轉,不意進入了一片新境界。原來是新近增加的泰國和印度風格的寺廟建築群,頓時大開眼界。泰式金碧輝煌,尖頂向上延伸,閃閃發光,很漂亮;而印式寺廟呢,大多是淺褐色的闊大圓頂建築,圍以垣牆,沒有什麼裝飾,顯得樸素多了。人們在這充滿異域風情的寺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雜役都是大帝,你管這叫普通宗門

手殘的鹹魚

崽崽心聲被全家聽到後成了團寵

公子尋歡

鬥羅之兌換萬界

世醉紅顏

我在娛樂圈整頓風氣

杏逐桃

我在鎮妖塔裡當獄卒

廣場喂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