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握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 尋根訪故(一),鼠年說鼠人,瑾握國,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晨,暖陽斜照,天氣晴好。一輛銀白色別克六座SUV從家園出發,徑直向h市繞城高速而去。車行迅捷,起先雖曾有霧霾打攪,但上到高速,很快煙散雲消。車上,坐在駕駛位的莊安順,年屆四十,敦實穩重,手把方向盤,目視前方,動作沉穩老練;副駕駛位上,滿頭銀髮的老者,乃是莊富生。第二排坐的是秋萍與孫女兒千璽;千璽是16歲的姑娘了,個子差不多跟奶奶一般高,已經上高二。後排,韋婷摟著十歲的兒子莊小偉挨著坐。相對寬鬆的座位上和靠背後面放著大包小包。他們一家六人,趁著年初三到初六這幾天,要好好回老家走一遭。

說起來,現代交通快捷方便,然離家幾十年,這麼齊齊全全的一家都回,還真不曾有過。先是工作忙,後為奉養老母親。過程中為處理家中老房子的事,莊富生一個人回來過兩天,也未及好好與鄰里鄉親、老朋友問候交流,更沒有拜訪志珍大姐說到的唯一在縣城的二哥二嫂。這次,富生、秋萍都已完全退休,老母親亦已駕鶴西去,安順一家利用春節假期,陪同父母一起回老家,尋根訪故,也算是多少年以來的一個大舉動了。

“奶奶,老家是什麼樣子啊?我長這麼大還從來沒回過呢!”汽車“沙沙沙”,輕快的向前,千璽的心早已飛到老家去了,她興奮地問。

“是啊!不僅是你,你媽媽都沒到過老家呢!”秋萍說,“從你爸六歲離家,到現在都34年了,你都16歲,你弟弟都十歲了,再過過就是一代人又起來了。確實,時間相隔得長了點!”

“那怎麼會這麼長時間不回的呢?”千璽有點不理解。

“剛才我還在想的呢,”爺爺莊富生接話了,他轉過頭,對千璽、小偉說,“在外謀生不易啊!開始工作忙,走不開,哪有閒心回家鄉探親訪友啊?後來你們的太太年老體弱,需要照顧啊,更走不開;而且,太太已經在身邊了,回家鄉的動力自然更小——如果你們的太太,我的母親,一直在家鄉,也許回得就會多一點了。”

千璽點點頭,表示理解。

“其實,外出時間長了不回的情況很普遍,”秋萍接著話題往下說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首詩都背過吧,同樣是說過了好多年才回。你爺爺現在回去,也就是這樣的呀,可能好多小朋友都不認識了。”

“奶奶,這首詩我們最近剛學的呢,你也還能背啊?”小偉在後面聽了很感興趣,問奶奶。

“這些詩寫得太好了,切合情境,很容易聯想,記住的。你們到老也都不會忘的。”秋萍鼓勵道。

“今人也一樣,***就有詩句‘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安順開車聽講到這些,也感興趣,插上來一句。

“那是講重上井岡山,隔了三十八年。”莊富生忙糾正道,“回老家是另一首詩裡講的:‘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也是隔了三十二年才重回家鄉韶山的。”

“哦,對,是這樣的。”安順應道。

“古人在外時間久了,回到朝思暮想的家卻膽怯起來,也是很有情趣的寫法。”莊富生畢竟是語文老師,由此聯想開來,拓展新境界,“比如‘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句詩可聽說過啊?”

“我們也學過了,和《回鄉偶書》一起學的,我還會背呢!”小偉朗聲背起來。

“哦,很好,現在的小學教材編得真挺好!一起對比著學,更有啟發性。”聽小偉背完,莊富生高興地誇讚,“這是說長年離家在外,得不到一點故鄉的音信,不知故鄉情況如何?家人是否安好?因此越走近故鄉,內心就越發恐慌。即使在路上遇見來自故鄉的人,內心雖迫切想知道故鄉的情形,卻反而猶豫躊躇不敢發問。這麼複雜的心理過程,十個字,就惟妙惟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顏遍佈仙魔妖,我花心點合理吧

你是我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