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從歷史空白處到身邊怪現狀:無所畏與無所謂,青澀春天,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叱��齔隼吹牟穗齲�允潛鵓咭桓瘛5筆鋇乃嬖埃��8吲舐���寫慰�郟�腿司尤淮�500人。各處達官貴人、詩人名流,只要路經金陵,沒有不去隨園的。第二件是為人風趣,善解人意。到隨園的人,除了可以飽口福,還可以飽耳福,隨園老人(袁枚)的詼諧風趣,無人可及。《清史稿》說他,“……詼諧詄蕩,人人意滿。後生少年一言之美,稱之不容口”。一個朋友死了,他把朋友欠他的五千金債券,一把火燒了,而且還拿出錢來幫助朋友的後人。
善於美食美言的袁枚,也會掙錢,否則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銀子哪裡來。袁枚的官運不佳,但文名遠揚,四方貴人和富人,求他給死去的爹孃寫墓誌銘的,不知凡幾。求人例有高報酬,看在錢的份上,袁枚有求必應,來者不拒,你要什麼,我寫什麼,反正最後胡亂寫的,他都不收進自己的集子,只當是掙錢的買賣。
第二樁掙錢的買賣,是收弟子。中國是詩之國,雖說清朝詩有點衰,但喜歡作詩的人還是很多,加之袁枚不僅能詩,而且善繪,一手文人畫,也很出名。因此,四方慕名而來拜在門下者,相望於道。袁枚不僅收男弟子,還收了十三個女弟子,既教詩,也教畫。這種事,在那個時代,很為人所詬病,男女授受不親,但袁枚是名士,是有大才而棄官不做的名士,這種人,歷朝歷代都會有所優容,因此,罵歸罵,皇帝卻沒有問罪。
袁枚是乾隆四年的進士,一生都生活在乾隆這個“聖主”的影子裡。按說,這樣一個既能作詩,又為能吏的少年才俊,理應得到賞識,可是,恰是皇帝本人不喜歡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加能吏。按清朝的慣例,全國進士出身的官員,皇帝都要親自考查,更何況是做過翰林的。袁枚太聰明,太有才情,也太能幹,稍微有點愛才之心的上司,都不能不喜歡他。但是,乾隆是“英主”,是自恃詩才和學問比所有臣子都強的十全老人,他不可能容忍一個才情和天分都比他高的全才,這樣的全才,即便冒出來了,也不能讓他升上來。相比來說,皇帝寧可用庸材,因為庸材方可以顯示出皇帝的高明,如果有才,也得含蓄一點,在皇帝面前裝點傻,才可以過得去。少年得志的袁枚,自然不可能像六十歲才發跡的沈德潛那樣深藏不露,揚己露才,在所難免,因此,仕途失意是必然的,皇帝沒有找個茬子把他殺掉,已經算是很有雅量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文人之舌
文人的口舌是惹禍的根苗,也是謀生的工具。眾多三家村學究、私塾的教書先生,無日不賴此為自家換取衣食。就是那些混到廟堂之上計程車大夫,無論晉升還是保級,舌頭都是離不了的。在遊說得官的年代,張儀在被人暴打一頓之後,醒過來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的舌頭還在嗎?後來得官之途改道了,從推薦變成考試,但做官的人,還是得會說話。
做官首先要建言,對政務提出建議和看法。建言可以透過文字的方式,但開會的時候,總要說話,面對面的對話顯然更要緊些;其次是拍馬,拍馬也一樣可以有文字的形式,但直接拍、當面拍,立竿見影;其三是“忽悠”,讓別人相信你、同意你的看法。這非得直接而且當面才會有效。
不過,但凡說話,就有風險。拍馬屁也有拍到馬腿上的時候,某些出身草莽、居心叵測的皇帝,比如朱溫和朱元璋,還經常設套引誘臣子來拍馬,然後安個欺君的罪名殺了。比如朱溫就曾經跟臣子說:柳木做車軸好。臣子馬上附和道:當然好。朱溫大怒:你們玩兒我,柳木怎麼能做車軸,車軸必須用棗木做!於是附和的倒黴鬼就真的變了鬼。
至於建言和忽悠,危險就更大,尤其是面對君主的時候,伴君如伴虎,不知道什麼時候碰了龍鬚,龍顏大怒,自己吃飯的傢伙就沒了。所以,清朝的三朝*曹振鏞說,做官要多磕頭,少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