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7章 涼州來客,我有一座山寨,蛤蟆大王,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387章

“哈,那只是我心血來潮搞得試驗品,一時衝動。”程大雷理了理袍子,端起案上的茶杯。

“怎麼不繼續搞下去呢?”阿喜問。

“搞不下去麼。”

“為什麼搞不下去?”阿喜。

“這你就不懂了麼。”程大雷放下茶杯:“紙鈔太超前,手下人根本不認,凡事都要將客觀規律,做什麼事呀,都不能逆大勢而行。”

阿喜眨了眨眼睛:“不是沒有法子啊,我倒是有個法子,說不得能行得通。”

“年輕人,呵……太幼稚。”

“當初我與人做賬房,卻也想過這件事,銅錢攜帶不便,如果能有一種東西,可以代替銅錢就好了。想來想去,當真想到一個法子,只是沒機會實施。”

“什麼法子啊?”

“銅板無非就是一個信物而已,其實它是銅是鐵,是金是銀都沒有太大關係。關鍵是能讓所有人都相信。”

程大雷不得不對阿喜刮目相看,能看到這一點就極其不容易。這世界是不缺乏聰明人的,比如眼前的阿喜就是一位。當然,想要看破其中道理並不困難,關鍵是如何做下去。

“具體該怎麼做?”

阿喜三言兩語,將自己的法子說了。程大雷越聽眼睛越亮,推行紙鈔的事情,始終是他的敗筆,這件事不解決,程大雷這口氣就咽不下去。

聽罷阿喜的法子,程大雷立刻將和珅叫過來,馬上開始實施。幸運的是,之前紙鈔推不下去,程大雷又都收了回來。如今那些印出來的紙鈔,又都回到了程大雷手中。

和珅的執行力是很強的,當天就拿出了初步方案,第二天就開始實施。

……

朱雙是琴川關外一戶人家,再往前推,他的祖籍在揚州。家裡祖祖輩輩都是種田,苛捐雜稅一日比一日重,最後地越種越少,他自家的田地全都賣了出去,徹底成了地主家的長工。

日子過得並不順心,因為口角打傷了地主,害怕官府追責,就帶著老婆孩子逃了出來,沿街乞討過活。路上聽到琴川關放出的訊息,就來到琴川關。

在這裡分給他田地和房屋,耕牛和種地的工具琴川關也可以向琴川關租借。他算是最早來到琴川關的一批人,五口人種了十幾畝田,日夜勞作,又趕上這兩年風調雨順,收成還算不錯。

過了秋就是農閒,他可以好好歇過接下來的日子,再也不用擔心冬天吃不飽飯,會餓死凍死的事情。

這一天,村長傳來信,把來自琴川關的訊息通知給大家。

朱雙聽到後,回家與老婆孩子商量。簡單來說,就是琴川關建有公共糧倉,大家可以把糧食存在琴川關,一來是省了大家建造糧倉的花費,也免得蟲吃鼠盜,二來,每年還有四厘的利息,存一百斤,能多得四斤。

“咱們要不要去存糧?”朱雙磕著菸袋鍋子。

他有三個兒子,如今都已經成年,是田裡的好把式。大兒子道:“若說這是好事,可咱們存進去,會不會就要不回來?”

“應該不會,如果大當家真的貪我們這些糧,直接動手搶了就是,或者增加一些稅,沒必要用這法子。”朱雙。

“那有別人存麼?”朱雙的老婆問。

“都回家商量了,現在誰也沒個主意,我不是回來和你們商量麼,咱們該怎麼辦。”

“那你明天去城裡看看,如果存的人多,咱們就存,如果沒人存,咱也不出這風頭。”

次日天明,朱雙帶著三個兒子入了琴川關,發現今天的琴川關是人滿為患,有趕著驢的,有拉著車的,每家都拉著糧食。

等到了糧倉,發現這裡更是擁擠,正有人主持存糧,過稱,運進糧倉。

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連中三元,驚聞我父夢中斬龍

傳奇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