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陳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頁,潛夢者,刑警陳猛,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芮童為我更換了一張ppt,我接著說:「首先是資訊控制。最常見的手段為封閉資訊交流(或單一資訊來源),操縱者透過控制人的時間和生理環境,提供單一種類資訊,讓你沒有足夠機會接觸到正面資訊,從而使你相信他們說什麼都是對的。回到李麒麟滅門案中,我們在走訪調查中得知,李麒麟與老師、同學突然疏遠,不與外界溝通了,這就是控制資訊的來源。
「其次,是時間控制。他經常接到神秘電話,之後他的行為也變得很古怪,比如不停吃零食,看恐怖片,在指定時間去自助櫃員機匯出很少的錢,其實這都是在控制你的時間。
「再次是行為幹預。大家想過嗎,為什麼平時單純善良、膽小懦弱的人到了戰場上會變成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呢?為什麼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可以變得無所畏懼地去採取自殺式襲擊?這往往是因為他們在長時間的洗腦和控制中喪失了個體感,導致喪失自我。回到本案中,疑似威脅李麒麟的人以不斷發出指令的方式,試圖幹預並控制他的行為,比如令他做出瘋狂喝水至吐、突然毆打同學再下跪道歉、在衛生間吃屎拍照、自我睡眠剝奪、擾亂課堂紀律、不與他人社交等指定行為,直至李麒麟徹底放棄自我並服從於他們。
「最後是人格破壞。常見手段為透過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來摧毀個體的自信體系。」
「習得性無助?」有人竊竊私語。
「習得性無助,是指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此理論最早於1967年由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art e p seligan)透過動物實驗提出。他把狗關到籠子裡,只要狗一觸碰籠子門,就給狗施加難以忍受的電擊。多次試驗後,即使他把籠子開啟,狗也不會再逃跑了,只會蜷縮在籠內。」寶叔適時地做出了補充。
我繼續解釋道:「正如實驗中那條絕望的狗一樣,當個體面臨不可控的情境時,一旦認識到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改變不可避免的結果後,便會產生放棄努力的消極認知和行為,表現出無助、抑鬱和絕望等消極情緒。習得性無助並不全是因為意志力薄弱,它也並不能以個體的意志力為轉移。只要給予足夠強的摧殘、足夠多的絕望,就能讓幾乎任何人陷入習得性無助的狀態中。而回到本案中,疑似威脅李麒麟的人正是透過李麒麟家人看似難以啟齒的秘密,打擊和摧毀他的自尊,惡化他的身心狀態,降低其理性判斷能力,最終讓他將絕望發洩到家人身上,釀成慘案。」
聽完我和寶叔的講解,在場各位也沉默了。
吳巖微微頷首,說:「我想剛才這兩位同事和大家解釋得很清楚了,李麒麟就是這麼一步一步走上了滅門的道路。結合另外13起類似案件綜合分析,從案件數量和案件操作複雜程度上來說,我們推測操縱這背後的一切並非某一個人,很可能是一個組織或團體,成員分佈在各個城市,他們專門選擇那些看似和諧美好的家庭下手,直至它們被徹底摧毀。所以接下來,我們需要重新核查這些滅門案裡面的線索,儘快破案。或許就在現在,某個家庭正經受著這種威脅,一旦被威脅人達到極限,就會有新的滅門案發生!」
會議結束後,吳巖問我們:「為什麼沒有將夢境自我的事情同大家說一下?那樣會有更說服力的。」
寶叔解釋說:「對於普通人來說,夢境自我雖然可以理解,但將其應用到現實案件偵破中,還是不易被接受的,甚至會讓大家質疑我們所做的分析的客觀性和科學性,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讓王朗在講解時選擇了保留。」
吳巖點了點頭。
我淡淡地說:「作為特案科的特別顧問,我能做的也就這麼多了,接下來就只能依靠你們了。」
吳巖一驚:「怎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