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部分,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莫再講,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美國及其盟國的首要目標是取得控制權,廢除該地區現存的動盪、危險的政權。因此他們只需克服眼下的困難,暫不考慮接下來可能或應該會發生什麼。解決短期危機遠比長遠設想更為重要。這一點在2001年9月針對阿富汗制訂的計劃中就體現得十分明顯。“美國政府不應該為塔利班之後的事情操心”,空戰開始後的一份檔案這樣宣稱。擊敗“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是關鍵所在,至於之後會發生什麼,可以留到以後再考慮。

伊拉克戰爭是美國短視行動的典型案例。當時,推翻薩達姆政權是重中之重,美國根本不考慮日後伊拉克將會怎樣。布什政府執政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地要清除薩達姆,新上任的國務卿科林?鮑威爾(Colin Powell)在布什就職典禮後不到72小時就明確提出要“更替伊拉克的政權”——當時離九一一襲擊事件爆發還有幾個月。恐怖襲擊發生後,美國的注意力幾乎立即轉移到了薩達姆?侯賽因身上。當美軍牢牢控制了阿富汗之後,國防部開始全力部署美軍在伊拉克的行動。正如拉姆斯菲爾德與中央司令部司令湯米?弗蘭克斯(Tommy Franks)將軍的會議記錄所表明的,現在的問題很簡單:“什麼時候動手?”

美國設想了三種可能,每種可能都能讓它有足夠的理由採取軍事行動:薩達姆可能會“向北部的庫爾德人採取行動”,2001年11月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這樣懷疑;或是證明薩達姆“與九一一襲擊或炭疽襲擊(2001年9月,含有炭疽桿菌的信件被寄給數個新聞媒體機構以及兩名美國參議員)有關”;或者調查指控伊拉克“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似乎是條行得通的理由,正如底下的一條批示所說的:“現在可以想想怎樣進行殺傷性武器調查。”

2002年全年一直到2003年初,隨著生化武器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調查進入關鍵階段,伊拉克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美國當然不肯罷休。一份報告指出,由於缺少巴格達與九一一事件有關的確鑿證據,只有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可能支援開戰,而且他要為此付出“相當大的政治代價”。而另外一份報告則強調了如下事實:“許多,甚至是大多數與美國結盟或親近的國家(特別是在歐洲)對在伊拉克全面開戰頗有顧慮。”由於估計到聯合國不會明確授權採取行動,美國開始為發動全面戰爭尋找合法外衣。

關鍵在於要確認伊拉克不僅計劃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且正在偷偷摸摸這麼做著,同時還給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工作設定障礙。某些時候,這給核查人員本身也造成了麻煩,他們不得不誇大事實、尋求妥協,否則就會有危險。例如,2002年春,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總幹事、巴西人何塞?布斯塔尼(José Bustani)在一次特別的閉門會議後遭到罷免,這是重要國際組織的負責人首次被強制解除職務。美國極盡所能地捕風捉影,決意將針對伊拉克和薩達姆的指控做到滴水不漏。2003年2月5日,科林?鮑威爾在聯合國會議上說道:“我今天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有確鑿的證據支撐。沒有一句是推斷。我們給出的都是基於可靠情報的事實和結論。”

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僅僅在一週以前,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一份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找到伊拉克試圖恢復其20世紀90年代核武器計劃的證據。但這還需要作進一步的核實。”2003年1月27日,聯合國監核會主席漢斯?布利克斯(Hans Blix)表示,儘管核查人員不時會面臨騷擾,但“到目前為止,伊拉克對核查人員提出的要求基本上還是非常配合的”。

最終,美國沒有找到薩達姆?侯賽因與2001年“基地”組織襲擊直接有關的證據。事實上,2003年3月19日美軍在入侵巴格達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超禁忌動漫

中國必勝

只想掙錢的我,卻被小富婆套牢了

老賊看槍

早熟家家酒

愛之冰點

惡魔的專屬天使

瘋狂熱線

流氓總裁

指環王

糗女大翻身

公主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