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百家講壇國學開講:錢文忠解讀弟子規,九十八度,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怨,這就是“撻無怨”。《弟子規》裡的這些話在歷史當中都是有依據的。

我給大家講一個“號泣隨”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鼎鼎大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只不過那個時候他還沒有當皇帝。隋唐之際,李世民的父親李淵率軍東征西討,兒子李世民是他手下最重要的將領和最重要的助手。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李淵起兵的第一仗是從太原開始的,當時他擔任太原留守。碰到的第一個勁敵就是一個叫做宋老生的人,在這一仗剛要打的時候下起了連綿陰雨,一時間道路泥濘,軍糧匱乏。這個時候又傳來一個訊息,說李淵的另外一個對頭劉武周居然和北方的突厥聯手,準備抄李淵的後路。那麼這個仗現在怎麼打?前面有勁敵,後面有追兵,李淵和很多人決定退回太原,這仗不打了。但李世民認為劉武周要抄後路的訊息是訛傳,堅持應該穩定軍心,攻滅對面的這個宋老生。李淵不聽,斷然地拒絕了李世民的勸諫。李世民勸諫了幾次,李淵都不聽。怎麼辦?撤軍令馬上就要下達了。情急之下,李世民來到了李淵住的帳篷門口,但是守衛的親兵不讓李世民進去,李世民就在帳篷外面號啕大哭,哭聲震天,這一下把李淵給哭醒了。李世民透過最後一次努力,讓李淵接受了自己的建議堅持打下去。這一仗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影響了中國歷史程序的。如果沒有這一仗,後面有沒有唐朝都難說。這個“號泣隨”的故事,也叫哭諫追師。

《弟子規》要求我們勸諫父母,除了要做到“號泣隨”,還要做到“撻無怨”,也就是即使父母責打我們,我們做子女的也應該毫無怨言地接受。然而在當今社會,父母責打子女的情況已經很少了,那麼在古代如果父母責打子女,做子女的又是否能夠做到《弟子規》裡要求的“撻無怨”呢?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伯俞泣杖的故事。韓伯俞是漢代梁州人,非常孝順他的媽媽,媽媽也很疼愛這個兒子,希望他能早日成才,所以對他要求很嚴厲,只要韓伯俞做錯事情,媽媽就用手杖揍韓伯俞。每當這個時候,韓伯俞都是低著頭、躬著身乖乖地捱打,不申辯,也不哭,直到母親打完了,氣消了,他才“怡吾色,柔吾聲”地向母親解釋,比如不一定是兒子做錯了,可能是你老人家誤解了等等,一定要讓媽媽轉怒為喜,韓伯俞才高興。後來,韓伯俞年紀大了,母親也老了。有一次,韓伯俞又因為一件事情惹老太太不高興了,老太太拎起手杖就要教訓兒子,韓伯俞像過去一樣不聲不響地低著頭、躬著身讓媽媽打。但是打了兩下,老太太突然發現韓伯俞哇哇哇地哭。老太太很震驚:小時候我打過你很多次,你從來不哭,怎麼今天你突然哭了?是不是媽媽把你打疼了?哪知韓伯俞說:母親,您以前是打疼我的,那讓我知道您身體健康,有力氣,所以我內心還很慶幸。可今天您打我,我一點都不疼了,我就知道您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了,所以我才哭啊。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入則孝之三(4)

關於伯俞泣杖的故事,被民間傳為佳話。在今天安徽的一個鄉村,村後有一個祠堂的遺址,這個祠堂就叫泣杖祠,以訓誡後人。

伯俞泣杖的故事告訴我們,古人確實能做到《弟子規》所提出的“撻無怨”,然而這種“撻無怨”,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還是有些難以理解,難道說讓父母隨便地責打,這就是孝順嗎?

儒家當然絕對不是一味地認同尊長對小輩進行鞭撻體罰,儒家有一個規矩叫“小杖受,大杖走”。這個大杖和小杖不是指棍子的大小,而是指打得重和打得輕。儒家強調,如果長輩輕輕地打你幾下,你就熬一熬,讓長輩的氣散一散,但是如果長輩暴打你一頓,你就要趕緊逃掉,不能讓長輩打。這也是有依據的。第一,說明儒家對體罰不是完全認同的,儒家從來沒有完全認同過長輩可以隨意對小輩體罰,這個體罰是有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願辜負你

悟來悟去

朱門風流

知恩報恩

少婦的淫孽

懷疑一切

夢幻莊園

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