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肉燉牛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章 借煤,79開始我有話要說,紅燒肉燉牛腩,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方的冬天取暖不到位可是會凍死人的,所以肖衛國回家的第一個任務是就是生爐子。 七八十年代北方取暖的爐子還是比較老的款式,爐體由生鐵鑄造而成,整體顯得很敦實,設計也合理,為了燒蜂窩煤特意設計的了爐瓦,爐瓦有一定彎度,三片可圍成一個桶狀,內壁有豎向的溝槽,內壁直徑與蜂窩煤直徑一致,使用時蜂窩煤一塊一塊疊放。 底部燒盡的蜂窩煤變成爐灰,上部的蜂窩煤會自動接續上,這比燒煤塊或煤球,相對方便又衛生。 這種爐子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晚上可以“壓火”——用一箇中間凸起,頂端留了眼的爐盤,蓋在蜂窩煤上,能滯緩燃燒,原理就是減少氧氣的流通,這樣既保持爐子的溫度,又不會熄滅火;第二天拿去封火蓋,火接著燒,省去每天生火的麻煩。 爐子加裝了煙筒,煤煙直接排出室外,不但衛生,而且極大提高了安全性。爐子的煙筒長約一米,直徑十五厘米左右。 有了煙筒,不但可排煙,還能增加室內溫度。煙筒安裝時,探出室外的部分,頭上一般要加裝一個90度的彎頭,以避免風向正吹時造成倒煙,倒煙被吹回室內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基本上一到深秋,家家戶戶就開始支爐子,安煙筒,準備開始過冬,不過肖衛國家裡這幾年沒人,家裡的爐子一直在牆角放著沒支起來。 支爐子很簡單,肖衛國作為土生土長的北方人當然會弄,北方有些村子裡2023年冬天也在生爐子取暖,不過那時候的爐子更好一些,有的也能加裝暖氣管,燃燒效率、取暖強度和經濟適用性都遠非現在的爐子可比。 爐子和爐筒都取出來掃乾淨上面的灰塵,確認了一下里面乾淨,把爐子往原本預留的地方擱好,搖一搖確認爐子足夠穩當就開始裝爐筒。 爐筒一節一節拼起來中間用了一個90度的彎頭,一頭爐筒穩在在爐子上的出煙口,另一頭伸出視窗預留的洞露在外面,然後在外面再接一個彎頭就算安裝完成。 李永紅的心情已經好太多了,前幾天一直壓抑的厲害,現在肖衛國回來了,她心裡也有了依靠,肖衛國雖然不是她的親哥哥,但他們兩家同病相憐,父母輩也都是同事,這麼多年來互相扶持,互相依靠,關係比一些有血緣關係的家庭之間還要來的更親近一些,誰都沒想到的是,最難過的日子已經過去,兩家人卻只剩了他們三個小字輩。 肖衛國和李家兄妹從小一起長大,一起上學,他們家屬的身份前幾年一直不受待見,肖衛國和李永軍李永紅,還有個小結巴四人都是小時候受夠了欺負的,之後他們就在一起抱團取暖。 跟肖衛國和李家兄妹不一樣的是,小結巴受欺負純粹是因為自己說話結巴的毛病,這時候的小孩都野得很,打架鬥毆掏鳥抓魚只能算稀鬆平常,欺負一下小姑娘,把長得好看的小男孩打幾個耳光也只能算日常操作。 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野,就是因為壞,就連後來成名的大畫家陳丹青都不能免俗,他曾在電視節目中親口說過,小時候看到謝霆封那樣的男孩子,他們會上去就打,根本沒有什麼理由,連性格向來相對柔弱的東南省份孩子都那樣,這個年代北方孩子的野性可見一斑。 李永紅幫肖衛國把爐筒裝上,又抱著爐筒看肖衛國用細鐵絲把爐筒固定在牆上,小孩子藏不住心事,臉上已經漸漸看到點笑意,但有外人在的時候那怯生生的樣子又惹人憐愛。 拍了拍手上的灰,肖衛國竟然有點小成就感,低頭問李永紅: “永紅,家裡煤球放哪了?” 李永紅低頭又怯懦起來道:“你家裡沒有煤了,就剩一點燒炕用完了,我們家的糧本也沒拿出來。” 李永紅低頭又難過起來,肖衛其實國早看出這事情不簡單,李永軍的腿斷的很有蹊蹺,而且李家在南鑼鼓巷的另一個大雜院裡本身就有兩間房,兄妹倆窩在他這裡,吃不飽住不暖,現在說連糧本都不敢回去拿,沒糧本就沒有糧票和煤票,就買不到糧食和便宜的蜂窩煤,要自己再晚回來個幾天說不得這兄妹兩至少得凍壞一個,再往恐怖了想,兩人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