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部分,上帝擲骰子嗎 網路作家,曾氏六合網,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兢兢,注意身體每個姿勢的控制,每個動作前都要想想好。
但一旦熟練以後,小腦就接管了身體的運動,把它變成了一種本能般的行為。比如騎慣腳踏車的人就並不需要時時“意識”到他的每個動作。事實上,我們“意識”的反應是相當遲緩的(有實驗報告說有半秒的延遲),當一位鋼琴家進行熟練的演奏時,他往往是“不假思索”,一氣呵成,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已經不能稱作“完全有意識”的行為,就像我們平常說的:“熟極而流,想都不想”。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後天學習的身體技能往往可以保持很長時間不被遺忘。
也有人說,大腦並沒有意識,而只是指揮身體的行動。在一個實驗中,我們刺激大腦的某個區域使得試驗者的右手運動,但試驗者本身“並不想”使它運動!那麼,當我們“有意識”地想要運動我們的右手時,必定在某處由意識產生了這種慾望,然後透過電訊號傳達給特定的皮層,最後才導致運動本身。實驗者認為中腦和丘腦是這種自由意識所在。
但也有別人認為是網狀體,或者海馬體的。很多人還認為,大腦左半球才可以稱得上“有意識”,而右半球則是自動機。
這些具體的爭論且放在一邊不管,我們站高一點來看問題:意識在本質上是什麼東西呢?它是不是某種神秘的非物質世界的幽靈,完全脫離我們的身體大腦而存在,只有當它“附體”在我們身上時,我們才會獲得這種意識呢?顯然絕大多數科學家都不會認同這種說法,一種心照不宣的觀點是,意識是一種結構模式,它完全基於物質基礎(我們的腦)而存在,但卻需要更高一層次的規律去闡釋它。這就是所謂的“整體論”(holism)的解釋。
什麼是意識?這好比問:什麼是資訊?一個訊息是一種資訊,但是,它的載體本身並非資訊,它所蘊涵的內容才是。我告訴你:“湖人隊今天輸球了”,這8個字本身並不是資訊,它的內容“湖人隊輸球”才是真正的資訊。同樣的資訊完全可以用另外的載體來表達,比如寫一行字告訴你,或者發一個e…mail給你,或者做一個手勢。所以,研究載體本身並不能得出對相關資訊有益的結論,就算我把這8個字拆成一筆一劃研究個透徹,這也不能幫助我瞭解“湖人隊輸球”的意義何在。資訊並不存在於每一個字中,而存在於這8個字的組合中,對於它的描述需要用到比單個字更高一層次的語言和規律。
什麼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它無非是一串音符的組合。但音符本身並不是交響曲,如果我們想描述這首偉大作品,我們要涉及的是音符的“組合模式”!什麼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它無非是一串字母的組合。但字母本身也不是小說,它們的“組合模式”才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字母不是小說,組合模式才是小說的概念,我們假設用最簡單的編碼方法來加密《老人與海》這部作品,也就是對於每一個字母用相應的符號來替換。比如說a換成圓圈,b換成方塊,c換成三角……等等。現在我們手上有一本充滿了古怪符號的書,我問你:這還是《老人與海》嗎?大部分人應該承認:還是。因為原書的資訊並沒有任何的損失,它的“組合模式”仍然原封不動地保留在那裡,只不過在基礎層面上換了一種表達方式罷了,它完全可以再反編譯回來。這本密碼版《老人與海》完全等價於原本《老人與海》!
回到我們的問題上來:什麼是意識?意識是組成腦的原子群的一種“組合模式”!我們腦的物質基礎和一塊石頭沒什麼不同,是由同樣的碳原子、氫原子、氧原子……組成的。構成我們腦的電子和構成一塊石頭的電子完全相同,就算把它們相互調換,也不會造成我們的腦袋變成一塊石頭的奇觀。我們的意識,完全建築在我們腦袋的結構模式之上!只要一堆原子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起來,它就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