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8部分,橫掃世界的航母軍團,開了,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個優勢,一是必死的決心,二是更好的雷達。如果能夠將這兩個優勢有效的利用起來的話,那也不是沒有機會創造奇蹟。
蔣海龍不是一個喜歡蠻幹,也不是那種只知道蠻幹的軍官。這些年來的遭遇讓他悟通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在必要的情況下,實力並不決定一切,合理的安排,合理的使用各種有利的條件,才是獲得勝利的關鍵。這個道理不僅僅在戰場之外適用,在戰場上也是一樣。如果無法利用自己的優勢,而硬要已己之短,拼敵之長的話,那麼失敗就是無法避免的。在艦隊轉向之後,蔣海龍就一直在思考,該怎麼將他手裡的兩個優勢利用起來。
士氣與戰鬥意志方面的問題很容易解決,蔣海龍在晚上八點半,也就是官兵開始換崗的時候,他就透過艦隊內部通訊頻道宣佈了這次的作戰行動。蔣海龍沒有喊那些用來振奮人心的口號,也沒有說什麼大道理,他知道沒有這個必要,每一個站在崗位上的官兵都很清楚那道命令的含義。他只要求每一名官兵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回想一下當初在鎮海旗前宣佈的那份誓言,現在,就是他們兌現自己誓言的時候了。
相對而言,技術方面的問題更難解決,蔣海龍等幾名艦長都是從航海,槍炮,輪機等幾個傳統部門出身的,他們對電子技術的瞭解並不多,只知道雷達是一種能夠在夜間發現遠處戰艦的有效工具,是一種能夠讓艦炮與魚雷準確命中遠方目標的工具。當然,蔣海龍他們都很清楚雷達的重要性,而且在之前的戰鬥中,都有過利用雷達來引導高射炮對付轟炸機,以及利用雷達來轟擊海面與岸上目標的戰鬥經驗。可問題是,怎麼將雷達的效果發揮出來,這是一個戰術問題,而不是一個技術問題。
帝國海軍在雷達方面的優勢是相當明顯的,當時帝國海軍已經研製出了專門用來搜尋海面目標的雷達,而且已經裝備到了海軍的戰艦上。可問題是,這種新式雷達的產量還不是很高,第一批裝備該雷達的是第三特混艦隊的戰列艦與重巡洋艦,以及其他艦隊裡炮擊編隊裡的重巡洋艦,而航母戰鬥群裡的巡洋艦在很多時候並不承擔炮戰任務,所以沒有優先裝備這種新式雷達,蔣海龍手下的那三艘巡洋艦上都只有一部雷達,而且是以對空探測為住,探測海面目標的能力並不是很突出。
相對而言,美國海軍裝備的雷達就遠不如帝國海軍了。美國海軍還沒有專門的對海搜尋雷達,而且其對空探測效能也比不上帝國海軍的雷達。就蔣海龍所知,當時美國海軍的雷達的鼓掌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是因為要在技術上追趕唐帝國,而採用了很多不成熟的技術,結果就導致雷達經常無法正常工作。另外,美國海軍在使用雷達的經驗方面是比不上帝國海軍的,其雷達的對海探測能力並不強。從之前的多次海戰來看,美國海軍的雷達能夠發現20海里外的戰列艦,15海里外的巡洋艦就已經相當不錯了。而蔣海龍這三艘戰艦上的雷達都能夠保證探測到20海里外的重巡洋艦。
經過反覆思索之後,蔣海龍確信,要戰勝敵人,他就必須要把握住“偷襲”這個機會,利用雷達的探測優勢,在儘量遠的距離上發現美艦隊,同時弄清楚美艦隊的情況,找到合適的突破口,然後用巡洋艦吸引住美軍的護航戰艦,只要美軍的護航戰艦被引開,那就讓六艘驅逐艦去衝擊美軍的航母,用魚雷將航母擊沉,如果運氣好,驅逐艦應該還有第二次魚雷攻擊的機會!
其他幾名艦長也都是這麼想的,必須要引開美軍的護航戰艦,為驅逐艦創造偷襲的機會,如果進行正面戰鬥的話,不管是炮戰,還是魚雷戰,他們都不是美軍護航戰艦的對手。接著,蔣海龍就將任務安排了下去,三艘重巡洋艦在一起行動,驅逐艦的速度更快,被安排在了後方。在與美艦隊接觸之後,由巡洋艦先進行攻擊,炮擊美軍戰艦,然後向西轉移,驅逐艦則利用這個機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