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0部分,重生之王爺的奮鬥,開了,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惜趙桓只把心思用在了那些小事上,他考慮到國家艱難,凡事宜從節省,所以決定不在正殿辦公,降低伙食標準,只希望以此舉換得上天助順,萬國效忠,以此捍衛趙宋王朝的不拔之基,確保大宋太平之治。
防秋兵是指防禦藩夷秋季進攻的宋兵,每到秋高馬肥的時候往往是遊牧民族入侵之時,自太祖的時候就規定每到這個時節,就應由大將率部巡邊,以震懾敵人,防止他們南下入侵。李綱在的時候就勸趙桓說,我朝軍政不修已經接近三十多年了,軍隊缺額不補充的,也已經過半。所以應該大規模招兵,屯於邊境和黃河兩岸,以防金軍再次入侵,此後又有朝臣多次提起整軍備戰。
但是以耿南仲為首的投降派卻說,金人得到那麼多錢和美女,夠他們享受一陣子的了,怎麼還會來?趙桓對此也很厭煩,我正節約鬧革命呢,到處省錢,金軍要是不來,那麼多錢不是白花了,拿什麼去給女真人納貢啊,最後乾脆不準再提金兵再次入侵這樣的不吉利話,否則就要受到嚴懲。
隨後趙桓不僅下旨停止了這個計劃,還罷徵弓弩手,罷徵發士兵,罷徵發福建、四川、廣東、荊湖諸路將兵,特免起發京西諸州不繫將兵等,奢望金國拿了錢不再入侵…
第七十一章 營造繁榮
西京在趙檉全盤接手後已經過了兩年,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兩項工作上,一是軍事,二是農牧業的發展。
軍事是亂世的立國之本,沒有一支強大的武裝,外不能禦敵,內不得穩定。忠勇軍和克虜軍合併的同時,結合新軍制的實施,內部更加穩固,作戰訓練都步入正軌,而招募的新軍也已組訓完成,分配到了各軍,而講武堂的第一屆畢業生也走出了學堂,開始在各個崗位上實習。
先期遷到朔州的軍工作坊在王爺強大資金的支援下不但迅速恢復了生產,而且規模規模也進一步的擴大,從業的人數已達萬人以上,達到了年產連珠槍三萬支,手槍五千支,機槍千挺,各型火炮千門,子彈二百萬發,炮彈五萬發的生產能力,不但可以滿足中興軍的訓練作戰所需,還儲備足夠支援兩場大戰役的所需。
西京地區豐富的煤鐵資源使生產成本大大的下降,幾個冶煉廠生產的精鐵不但能滿足軍工生產的需要,還可以支援農具和日用品的消耗及生產。而當地的硫磺礦的開發,使他們不再每年花費大量的資金從扶桑萬里轉運。
最困難的製造火炮和子彈所需的銅,現在獲得的渠道減少,好在趙檉當年儲備了大量的銅錢,這都是優質銅,純度高。他當年是考慮到一旦戰爭爆發,必然導致交子的貶值,金銀銅的兌換比例自然提高,想用來發‘國難財’的,此時只好拿來應急。
而軍民兩用的相關作坊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他們製造的蠟燭、潤滑油、皮具、帳篷及軍用食品、藥品,受到了各階層的歡迎。尤其是為了支援農業發展,而生產的各式馬拉播種機。收割機都是供不應求。但是他們生產的香水、玻璃製品等奢侈品很少在本地銷售,都賣給了那些老外,賺取真金白銀了。
歷史上的動亂往往都是饑荒引起的,饑荒引發叛亂,反過來,叛亂又破壞秩序,秩序一亂,種糧食的人也就少了。這樣便是惡性迴圈:越亂,越沒人種糧食;越沒人種糧食。越亂。往往為了吃飽,因為飢餓揭竿而起的義軍狠,官軍同樣也狠,雙方都瘋狂搶糧,最後吃光了糧食,吃光了農民,最後部隊內部互相殘殺,吃自己人的肉,那是何等慘烈的場面!
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糧食不僅是日常必需,也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所話說‘肚裡有糧,心裡不慌’,如果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誰會陪著你玩兒,不造你的反就很對得起你了。
因此趙檉一接手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耕種,這個有他們開發河中的經驗。一系列的政策出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