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蓮燈微光裡的夢-林徽因的一生,套牢,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捐資建造佛殿的女施主,大殿建於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八五七年。它就是發現的中國現存最早木結構建築!從此,我們不必再遠去日本看別人的東西了。大家的狂喜不言而喻,正是夕陽西下的時刻,殿前庭院裡一片燦爛。他們取出本來用作應急的餅乾、牛奶和罐頭沙丁魚,傾其所有地歡慶了一頓,再顧不得明後天斷餐之憂。

野外考察古建築的生活是清苦的,他們確實常常擔心斷餐,窮鄉僻壤裡能弄到一缽說不清什麼做的黑糊糊麵條就算幸運。在交通很不發達的當年,行路對人也是一個考驗。一切都要靠原始的大車和毛驢,風塵撲面,顛顛簸簸,目的地一般都在很偏遠的深山荒野。學社某日考察筆記記載著:“下午五時暴雨驟至,所乘之馬顛蹶頻仍,乃下馬步行,不到五分鐘,身無寸縷之幹。如是約行三里,得小廟暫避。”又一日記載:“行三公里驟雨至,避山旁小廟中,六時雨止,溝道中洪流澎湃,明日不克前進,乃下山宿大社村周氏宗祠內。終日奔波,僅得饅頭三枚(人各一),晚間又為臭蟲蚊蟲所攻,不能安枕尤為痛苦。”可見有時能宿在大車店已經不算太倒黴,但大車店裡起床每人一身蝨子。考察的艱辛還在於風險,途中他們要提防土匪的出沒;到考察點,測量舊寺古塔,爬上風蝕了數百上千年的頂端,隨時都有墜落的可能。梁思成有記述:“今天工作將完時,忽然來了一陣‘不測的風雲’,在天晴日美的下午五時前後狂風暴雨,雷電交作。我們正在最上層樑架上,不由得不感到自身的危險。不單是在二百八十多尺高將近千年的木架上,而且近在塔頂鐵質相輪之下,電母風伯不見得會講特別交情。”

這些困難對於尋常人來說已是殊屬不易,而林徽因,一個嬌嫩的大家閨秀,一個肺結核患者,卻經受住了艱苦的洗禮。不敢相信,她會和男子一樣,餐風宿雨,爬樑上柱。正是在這樣的境地,林徽因顯示出她的堅忍、剛毅以及對理想的執著。翻遍她關於考察古建築的全部文字,我們無法找到她抱怨工作環境艱苦的片言隻語。下面這段心底溢位的傾訴,有如陽光般明媚:

我們因為探訪古蹟走了許多路;在種種情形之下感慨到古今興廢。在草叢裡讀碑碣,在磚堆中間偶然碰到菩薩的一隻手一個微笑,都是可以激動起一些不平常的感覺來的。鄉村的各種浪漫的位置,秀麗天真;中間人物維持著老老實實的鮮豔顏色,老的扶著柺杖,小的赤著胸背,沿路上點綴的,盡是他們明亮的眼睛和笑臉。由北平城裡來的我們,東看看,西走走,夕陽背在背上,真和掉在另一個世界裡一樣!雲塊,天,和我們之間似乎失掉了一切障礙。我樂時就高興的笑,笑聲一直散到對河對山,說不定哪一個林子,哪一個村落裡去!我感覺到一種平坦,竟許是遼闊,和地面恰恰平行著舒展開來,感覺的最邊沿的邊沿,和大地的邊沿,永遠賽著向前伸……

(《山西通訊》)

既如此熱忱投身古建築的研究,她當然獲得了豐碩的回報。林徽因是中國第一位建築學女教授,第一位女建築師,又是唯一登上天壇祈年殿寶頂的女建築師。。梁思成的建樹,若沒有林徽因的奉獻是不可想象的。他坦然地承認:“我不能不感謝徽因,她以偉大的自我犧牲來支援我。”林徽因不僅僅是丈夫的助手,她一直是和梁思成完全站在同一平臺上切磋、合作的。有位詩人認為:林徽因“實際上卻是他(梁思成)靈感的源泉”。(卞之琳文《窗子內外:憶林徽因》)梁思成和林徽因常常為一個看法,乃至一個詞語表達爭論不休。在中國現代建築學史上,素來梁、林並稱,兩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或分。

一般人或許只從林徽因的文學作品中感知她非凡的才華,其實,她在建築研究領域裡的建樹一樣非常突出。是她首先敏銳地留意到佛光寺樑上的字跡,為確證寺廟的年代提供了鐵證。坐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被賣十億後,她的馬甲亮啦

青橘檸檬茶

昨夜之燈

漂亮格子

重生暴富,從忽悠老爸挖山參開始

星月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