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屠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5章 運城市(40),中國旅遊攻略大全,作者屠豬,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3妙道寺雙塔,又稱“雁塔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城北猗氏鎮興教坊村東側,是一處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旅遊景點。以下是對妙道寺雙塔的詳細介紹:
一、歷史沿革
建立年代:據西塔地宮出土的《大宋河中府猗氏縣妙道寺雙塔建立安葬舍利塔地宮記》碑記載,西塔建立於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而東塔形制結構與西塔相近,建造年代應相隔不遠,也大致可歸為宋代。
重修與維護:在明代,雙塔經歷了多次維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對雙塔進行了維修;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西塔在地震中塔剎被毀;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西塔重修塔基。1995年,對西塔地宮進行了搶救性清理發掘。
二、建築格局
總體佈局:妙道寺雙塔由東塔和西塔組成,兩塔東西對峙,相距約80餘米,皆為方形樓閣式磚塔。
建築特色:
西塔:坐西朝東,原為九級磚木結構樓閣式塔,現存六級,殘高2198米。每層四面均有倚柱四根,倚柱之間設隱形拱狀券門和直欞窗。塔體第一層東面闢一拱狀券門,與東塔西面券門遙相呼應。塔下有地宮,內藏有銀棺、石函等珍貴文物。
東塔:坐東朝西,為七級實心磚塔,塔高2307米。底層邊長495米,每層均有精美的磚雕仿木構斗栱裝飾。塔中為佛龕,一、二層密簷下有磚雕仿木構斗栱,三至七層均為疊澀出簷。
三、文物遺存
西塔地宮文物:西塔地宮出土了20餘件文物,包括銀棺、石函等。銀棺製作精巧,裝飾華麗,是研究北宋時期佛教文化和銀器工藝的重要實物資料。石函造型凝重,雕刻細膩,為研究北宋佛教文化及石刻藝術提供了歷史佐證。
重修碑刻:東塔內儲存有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重修碑一通和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修塔石碣一方,這些碑刻為研究雙塔的歷史沿革提供了重要依據。
四、歷史文化與傳說
歷史文化:妙道寺雙塔不僅是佛教建築的代表,也是北宋時期建築藝術的瑰寶。它們見證了臨猗地區乃至整個中國北方地區佛教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民間傳說:在當地民間傳說中,東塔被稱為許仙塔,西塔則被稱為白蛇塔。傳說中每年七夕深夜兩塔交影時,白蛇和許仙會面於西塔。雖然這只是傳說,但雙塔交影的奇觀卻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觀賞。
五、保護與旅遊資訊
保護級別:妙道寺雙塔於199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資訊:妙道寺雙塔現已成為臨猗縣城的重要標誌性建築和旅遊景點。遊客可以乘坐臨猗縣內的公共交通到達雙塔廣場站進行參觀。在遊覽過程中,可以欣賞到雙塔古樸典雅的建築風格和精湛的建造工藝,感受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綜上所述,妙道寺雙塔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建築風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參觀。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建築藝術的瑰寶更是研究北宋時期佛教文化和建築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4吳王古渡,位於山西省臨猗縣角杯鄉吳王村西高塬下的黃河岸邊,是一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古渡口。以下是對吳王古渡的詳細介紹:
一、歷史沿革
建立時間:吳王古渡始建於公元前636年,由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所建。這一歷史背景賦予了吳王古渡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重要的歷史地位。
興盛時期:吳王古渡興於兩漢,盛於大唐,明、清時代與禹門渡、風陵渡並駕齊名,號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