桾師祭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章 瀟灑間雪龍漫天飛舞,諸天萬界:從天龍八部開局,桾師祭酒,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友倒是比我預料中來的還快上一些。”

少林寺後山懸崖峭壁旁,青衣僧依舊一襲單薄的青衣,屹立在奇石之上,和陳宇相隔十多丈,兩人隔空相望。

陳宇則是踏立在一棵青松之頂,腳踩松尖,憑藉微弱的力道站立其上。

厚實的落雪鋪滿山壑,已是數尺見深。

兩人周邊卻無一片腳印。

從少林寺內至此間的二十餘里,兩人已經做了一番腳力比拼。

踏雪無痕。

“神僧何以見得?”陳宇問道。

“那日武林大會,你道破武學障,我便知你已明悟己身,破開迷霧,返見真我,心中無相,武學自可隨心。”

“原以為你年紀輕歷事少,需在紅塵中再打磨上十載,洗盡鉛華後才能脫塵而出。”

“不曾想寥寥兩年,便已成長到了如此地步,當真天資無雙。”

青衣僧坦言,睫毛微動。

“再加上你父在我少林,而你正值年輕,武道銳進,自會來尋我一戰。”

陳宇聞言低眉思索。

武學障,破開迷霧,心無雜念,返見本我,這便是這青衣僧的無相嗎?

無相意境深奧,就算同樣悟此意境的兩人,領悟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這青衣僧照見本我之法和獨孤求敗託付劍技的無招境界,就是兩種不同的領悟方式,兩者無甚關聯,卻是殊途同歸。

陳宇有著系統資料可以參考,可以歸納總結。

青衣僧則不同,再加上“金系”武俠中的傳奇宗師百年難得一遇,且無人交流。

故他以為,只有破開武障,見心明性這一條通往宗師之途徑。

“大師想差了。”想明白其中關鍵,陳宇笑言:“復兩年來的經歷一時半會兒也是講述不盡,不如待你我切磋後再坐而論道?”

“善。”

青衣僧打了一聲佛號應道。

兩股意境環繞兩人周身逐漸升騰,四方氣流奔湧,精神緊繃,眼鼻耳心口齊用,五覺如一。

這勢均力敵的意境相碰撞,也激起了青衣僧沉寂四十年的鬥志。

四十多年前,年近五旬的青衣僧武學已經達到了超一流上品境界,其實力,當得上天下數一數二的高手。

他雖然武功高強,但也聽說過前朝劍聖裴旻,道家睡仙陳摶、火龍道人、寶來天君這些陸地神仙一般的江湖高人。

自然知道武學之路不止於此。

但歷經一甲子的五代戰亂,江湖中前輩高人的修煉心得手札,全部遺失殆盡。

就連少林寺傳自達摩祖師的易筋經,也難免缺失。

如今在少林寺供奉的“易筋經”也不過是二祖慧可所著的神足經罷了,饒是如此,這神足經也可與六脈神劍媲美。

在遍尋突破方法無果後,青衣僧的修為也陷入了瓶頸,但中華武學的根源,無非便是儒釋道三家。

既然前方無路,我自翻閱書籍走出一條路便是……

然自一千三百多年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進入朝堂,在江湖中鮮有人出。

如此寒來暑往,至大宋,江湖上幾乎再也看不到儒家武學的蹤跡。

且有宋一朝尊崇道家,收集萬壽道藏,藏於大內之中,北宋又不比南宋,大內高手如雲,青衣僧自不會前去。

如此,擁有無盡佛藏,撰抄天下所有佛家經卷和手札的少林,就成了青衣僧的首選。

青衣僧年輕時和靈門禪師有著過命的交情,如此和靈門禪師一番會晤,少林藏經閣便從此多了一個“掃地大叔”。

青衣僧在少林住下,潛心靜氣的研究佛藏。

翻遍了藏經閣所有書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兩界:從關公像睜眼開始

七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