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夢恍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8章 宋金伐遼,穿越之偷天換日,一夢恍惚,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伐遼之戰,花費大量心血,數十年組建的利器,瞬間灰飛煙滅,這其中有那麼多自己熟悉的將領臣子面孔,頃刻間陰陽兩隔,徽宗天子難過得七日未食一粒米。
現如今又有雪片般的奏摺彈劾這彈劾那,都是些事後諸葛亮,說客氣點是書生意氣逞能表忠之詞,說的不好聽就是落井下石,別人敗了,還要再在其傷口上撒鹽,狠狠地再刺痛一把。
打著忠君為國的口號,上奏大議朝事,實則以筆為刀,誅心殺人。
在皇帝眼裡和心裡,伐遼之戰大敗,負責操練羽林軍和羽林軍的將帥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可是這些人都是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對自己絕對是忠心耿耿、辦事盡職盡責,可是怎麼在這些腐儒文臣奏章裡怎麼就成了奸臣奸黨。
自己明明是一心想收復幽雲十六州,造福大宋萬世子民,怎麼就成了親小人、任奸任邪,姑奸誤國的無道之君了?
聒噪的煩死人,皇帝本就已灰心喪氣,極度的心情不好,面對著這雪片般上奏彈劾自己心腹之臣的奏摺,一種深深的不被理解的孤獨更加充斥著內心,整個人對朝事更加的心灰意冷、心如死灰。
其實伐遼之敗,一定程度上歸於宋軍貪功,輕敵冒進,將帥指揮失策,中了能征善戰的遼將耶律大石之計,以致於慘敗、全軍覆沒。
但客觀上來說,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宋金兩國南北兩線同時出兵伐遼,遼天祚帝以及遼廷上下文臣武將都沒將北線不起眼的金人放在眼裡,遼國上下均認為真正危險的敵人是來自南線的宋人!
上至遼天祚帝下至遼朝堂群臣皆認為,金國國貧民窮,百姓稀少,金國缺兵少將,金人朝堂人才寥寥,金人弱而無謀,根本就組織和供養不起大規模的戰爭。
此次金人與宋人共同出兵伐遼,金人不過是懼於宋朝天威,甘做大宋小弟,象徵性地出兵一下罷了,以表示對大宋的臣服。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金人真都能在北線能勝得一仗半仗,可是金人對整個大遼仍無撼動性的影響,也無需多懼。況且金人寡國小邦壓根就不可能打敗大遼這樣的強國大邦。
可是宋人則不一樣,大宋民富國強,中原地大物博,民富物豐,能人異士英雄豪傑輩出,物力、財力、人力、謀力,皆是天下當中首屈一指。
幽雲十六州是大遼腹地的重要屏障和戰略要地,以及稅賦重要之地,遼廷稅賦十之六七皆取自於幽雲十六州,遼皇城固若金湯,皆由於前有幽雲十六州作為屏障抵擋來犯。大宋伐遼,如讓宋人得逞,幽雲十六州一旦喪失,大遼地利之優勢將一毀殆盡。
大宋一旦獲得幽雲十六州,宋軍旦夕之間再用幽雲十六州的良馬快速組建一支精騎良旅,整個大宋將如龍昇天、如虎添翼,這對大遼來說後果將不堪設想。
國之興旺,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幽雲十六州喪失,大遼將喪失兵馬縱橫之地和傾國稅賦重地,大宋本就國富民強,一旦再得幽雲十六州良馬飛騎,組建天下一流的騎兵隊,遼失屏障之地,大遼就是不國破族亡遭滅頂之災,日後也必將成為苟延殘喘之國,仰宋人鼻息生存,大遼百年國勢怕是從此將急轉直下……。
兩權相害取其輕,君臣謀國,當知孰輕孰重孰主孰次。此次宋金南北兩線同時出兵伐遼時,金人不足為慮,南面宋人才是真正的大敵。
於是遼人傾盡一國之力,將十之八九的干將重兵、能征善戰之士幾乎全部都佈防在了南線,以傾國之力全面備戰抗宋,北線只虛設了極其少的六萬兵力,其餘兵力全部都佈置在了南線。
也正是因為如此,南面的宋人要對抗的其實是整個大遼帝國幾乎全部的兵力。遼人傾國之力抗宋,抗宋的遼悍將耶律大石又善用計謀,而宋軍貪功輕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