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夢恍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7章 國師(三),穿越之偷天換日,一夢恍惚,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至於洛陽,熟悉點地理知識的人沒有不知道的,洛陽是河山共戴、群山環抱地形,北臨嵩嶽,東靠太行,東控虎牢關,西扼函關谷。這也是在地理位置上,不知比汴京要優越了多少倍的上佳之地,腹地縱深,金人打來,大宋與金軍在洛陽一戰,也絕對比在汴京,在地形戰略上要有優勢的多。

故有九朝故都長安、十三朝故都洛陽之說,這些都不是吹噓的,能成為多個皇朝帝都,歷代政治大家開國皇帝都不是傻帽,地理位置毋庸置疑,能抵擋千軍萬馬。

所以真聽了賴文俊之言,大宋如若遷了都,後面大機率不會有靖康之恥,這絕對是沒有什麼不可能。

再說不與金聯合出兵伐遼,天下大勢,大宋、遼、金仍然繼續是三足鼎立,三方相互制衡,大宋施行老僧枯坐的戰略,堅持住一定的戰略定力,大宋、遼、金三國,論綜合實力上,毋庸置疑,還是大宋綜合實力最強。

畢竟三國之中,大宋最富饒,人口最多,物豐民富,最可打持久戰,只要天子與群臣保持清醒的頭腦,朝廷上不內耗,民生上不亂來,軍事上繼續不鬆懈,保持著整兵備武,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天下一統的天平最終還是會向大宋傾斜。

如此以來,別說會有靖康之恥,其實到最後,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宋、遼、金三國鼎立到一定階段,極大機率地還是大宋一統這天下。

如此以來,後面哪有靖康之恥什麼事?

天下的一統,最終靠的是什麼?說到底,最終還是靠強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多於他國數倍的人口,比他國更豐富的資源,更高效的生產效率,更先生的生產力,更符合人性的生產關係,更豐富的勞動成果,更有遠見開明廉潔有組織效率的政府,更長久強大的軍隊……。

如果有足夠的戰略定力,優勢最終都向大宋這一邊靠攏……。

壞就壞在過早地發兵,宋金聯合滅遼,雖是一樁奇策,可是遼人也並不傻,不會不知道宋強金弱,應將主要精力兵力資源全放在對抗大宋上。遼人重心有重有輕,大宋血拼血戰,沒落到什麼好處,金人卻趁遼國帝都兵力空虛,來一計長驅直入遼帝都,冒險使冒險了點,但最終一舉滅遼。

而後天下形勢由三足鼎立變為兩元對立,這才有後面的靖康之變。

這樣一分析,很顯然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大方向方面,賴文俊上的兩道奏摺,兩道之中雖然看起來都是一些觀星察象,聽著有些危言聳聽的胡扯味道,跟大方向並沒有什麼關係,但平心而論,其實哪怕實行一道,大宋的國運都會煥然而變,歷史的車輪走向靖康之恥的局面,可能性會很小很小。

從這一點來看,不得不佩服賴文俊在某些方面,真的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眼光與視野,這些眼光與視野是戰略性的、跳躍性的。

這就是楊云為什麼不遺餘力地勸說賴文俊還是再回去宮中擔任欽天監的原因。完成皇帝交給自己的任務是一方面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是:一是,以一個穿越而來,知道後面歷史走勢人的角度來看,儘管自己不信什麼透過觀察天象就真能知道未來要發生什麼大事,但這位賴大人的兩道奏摺,把時間拉長來看,的確都是挽救國破政亡的不二法寶。

是透過觀察天象地理風水所得也好,還是透過別的什麼他不願意說的現象分析而來也罷,總之,從這兩道奏摺的含金量就能看出,這位賴文俊在某些方面是有真本事的,絕對具有超前的戰略眼光。

這樣的人,自己怎能不由衷地期望他再回皇宮做些利國利民的事。

且不說最終能不能挽救靖康之恥……。改變或者說避免靖康之恥,任重而道遠,光憑自己這個穿越而來的人一定是遠遠不夠的,朝廷有清醒認知和戰略家眼光的人可謂鳳毛麟角,這位賴大人再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吞噬星空之心靈之主

琉璃千葉

穿越之偷天換日

一夢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