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135 章,太子妃退婚後全皇宮追悔莫及,晏閒,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簪纓被嚴蘭生一啟發,也是剛剛想到,她之前對佛教觀感不佳,起因便是釋無住對衛覦下的那句讖語。

雖則釋大師已圓寂,捨身奉出舍利,救百姓於水火,已令她的惡感轉變,但是佛寺氾濫的弊端依舊存在。

從某種層面來說,當今的佛門團體在享受特權一事上,與貴族世家有很大的相似性。

佛門寺院中同樣存在著大量的蔭客,僧祇戶,佛圖戶,這些人受律條保護,不服兵役不交課稅,也不入於戶部籍冊,導致鑽空子的大有人在,寄名寺中,逃避徭役。

而一些高僧名尼又深受皇室宗親的敬重,有機會出入宮禁,難保他們個個都如曇清方丈一樣清正無慾,但凡暗懷機心,便可唆擺掌權者,干擾內政。

再者便是國中寺廟林立,佔田為寺,廣納庶民,不事生產,長此以往於民生大計不利。

南朝是如此,簪纓聽說北朝皇室對佛教的追捧更為狂熱,必然不遑多讓。

她若真能佔住這個身份,經營出號召力來,便能引導佛教正本清源,去蕪存菁,不再妨礙民生,也可還真正信佛人一片清明淨土。

壯大聲勢,癉惡彰善,重修戶籍,有利國民,無論哪一條,皆與她的目標相一致。

那麼何樂而不為?

簪纓從前排斥別人叫她小菩薩,是怕自己重生的秘密被發現,說到底,她只是在乎衛覦一人對此事的反應。

但形勢推人走,如今出現了一條嶄新之路,這個機會如嚴蘭生所說,利大於弊,甚至無弊,她又並非真的出家,只是借勢而為。

就像從前她討厭傅則安,立誓再也不願見他,而今兜兜轉轉,不也收下他在帳下效力嗎。

人是可以變的,生意是週轉出來的,若有利可圖,她當然可以見機行事。她一點心理包袱都沒有。

借用一句曇清大師的名言:利民的事,能叫騙麼?

思及此處,簪纓定下心,對傅則安道:“思危的《討庾檄文》我讀過,文采斐然,朗朗上口,深諳煽動人心之道。你便配合二郎,將此事落實吧。”

傅則安愣了一下,沒想到女郎會坦然提及這件往事。

他回過神,忙應是,同時心中湧起一股既高興又惶茫的感覺。

他終於得到了阿纓的一點認可與垂顧。

阿纓交代給他的事,他一定辦得漂亮。

嚴蘭生的提議被採納,反而有些怔忪,注視女君神采盎然的面容。

他沒想到女君答應得這麼爽快。

從山陽回來的女君,彷彿有一種氣質上?的變化。

她變得精於撫御,恩威並施,外表看去依舊平易近人,但她真實的想法與決策,不曾因沈階一事後與底下群僚更掏心掏肺,反而斂藏更深,令他都有些始料未及。

“觀白。”簪纓決定後,才想起去看半晌沒言語的衛覦。

曾在同榻共枕時,她答應過他,不與佛門為伍。

而今之計,是名存實無,她對釋教依舊不感興趣,應該……不算違背約定吧。

隨著她的動作,其他人也一同壯著膽子看大司馬的反應。

如果說先前那一眼,是這些人擔心大司馬會怪罪嚴蘭生異想天開,那麼此時,在簪纓答應以後,她的謀士們視線不約而同地對上衛覦,便似對他造成一種無形的包圍之感。

這屋子裡沒有衛覦的人。

他的文輔,包括徐寔與其父衛公,此時都在洛陽。

不是幕僚們要分得這麼清,而是文人心思原本細膩,等走到最後,這兩位主子麾下的文士必然要經歷一番融合。

武無第二文無第一,話是這麼說不假,但哪個讀書人生前不願居宰輔,死後不想諡文正?

為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為給妹妹治病我開上了機甲

舟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