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四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367 章 工程專業楊小藜,[大唐]武皇第一女官,顧四木,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門前,姜握從匣中取出三枚新的草藥香包。

一枚給曜初繫上,一枚給阿鯉繫上。

今日是要出門,不同於宮中多遍植羌活、厚朴、艾草等草藥,為防夏日蚊蟲,自要換上藥力強些的香包。

馬車上也備好了消暑茶以及擋太陽的冪籬。

臨出門前,阿鯉卻又轉回去,自己拎了個藤編的小箱子。

到了馬車上,阿鯉開啟箱子跟阿孃分享她的玩具——幾架用竹片打磨拼接而成的,很簡易的水車模型。

“要我講給阿孃聽嗎?”

曜初含笑:“好啊。”新式水車涉及冶煉、灌溉農事等諸多事,曜初雖未必會去如專業人士一般瞭解原理,但自然分的清楚幾種水車,以及它們各自的效率——以阿鯉的年紀,估計能大體分清水車以及作用就不錯了。

果然,阿鯉聽說母親要聽她講,還很是認真的準備了一會兒。

把她手裡的模具排了排順序。

然後再開始講之前,還是不忘感嘆一下:“舂米真累啊。”

曜初笑道:“知道累就好。”

其實在農戶之家,並不是完全男耕女織。許多女子在承擔紡織、家務之外,也要承擔繁重的糧食加工工作。

正如李白詩中的‘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不由讓他有‘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之感。

而舂米,還只是去掉穀類外面的殼。

如今在北方的糧作物中,麥子的佔比更重:稻穀可以不磨,但麥子確實要磨成粉變成面才更好食用。

而磨麥子用的碾磨,並不是每個人家都能具備的。

就算在新華夏成立後,六七十年代的許多村落,每個村還都是有幾處磨坊,專門用來磨面。

而推動大而沉重的碾磨,除了人力、畜力(如驢拉磨)外,自然還可以利用水力——透過水車之力來推動巨大的碾磨。

不過,此法有個巨大的限制:水。

水車必須建造在水體旁邊,而且水勢比較大(不能是咕嘟嘟的小泉眼),才有足夠的水力能夠推動水車。

所以,史冊上還曾記載過,李隆基身邊的宦官高力士,曾經就佔據渭水高地的合適地段,設定水車和水磨,提供‘小麥加工服務’來賺錢。[1]

可以說是一本萬利。

畢竟水又不要錢。

阿鯉已經排好了水車模型。

“這是筒車,這是龍骨翻車。”

其實方才阿鯉從舂米開始講起,也是她自己更關注吃的緣故。其實在農事上,水車更多並不是應用於磨面,而是應用於灌溉。

最原始的灌溉方式是什麼?自然就是人自己拎個桶再放個葫蘆瓢,一勺勺的澆去吧。

但人力有限。如此澆灌,實在是太費人了。

於是,聰明的勞動人民,哪怕不懂能量的轉換,但也創造出了最原始的水車。

大大解放了部分

勞動力——

之所以說是部分,是因為沒有那麼多合適置水車的地方。

直到元代農學家王楨的農書,以及明代科學家徐光啟所寫的《農政全書·水利》裡,都提過相同的問題:“凡水岸稍下,不容置車,當旱之際,仍用戽斗。”

何為戽斗,就是用竹篾等編成鬥形,兩人對站,拉繩汲水。

總而言之一句話:還是靠人澆灌。

阿鯉又拿起了一個模型背書道:“這是十多年前改進的高轉筒車,‘車戽可積為池沼’——哪怕是田地比河岸高,甚至田地在山上,也能灌溉到。”

阿鯉自然說不清楚那麼多原理,這種水車也是元明時候才有的,亦是寫在王禎的農書之上“(高轉筒車)日夜不息,絕勝人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駙馬滿門抄斬,她攜子二嫁宦官寵

銀閃香香脆脆

王國血脈

無主之劍

帝道獨尊(中)

一葉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