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叢中一回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6章 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奪宋:水滸也稱王,萬人叢中一回首,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被許貫忠一攙扶,李應就感覺到這位梁山軍師手上的力氣不小,他顧不得詫異,順勢坐到了椅子上。

一名王倫的親衛就端來清茶,李應歉意地低了低頭,端起茶碗飲了一口,這才將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

原來當日梁山大軍自祝家莊撤離後,王倫並沒有將祝氏父子名下的田產、商鋪等的地契、房契燒燬。

因為此前王倫三次下山,都這麼幹過。王倫的本意,既然這些富豪之家的地契被毀,官府總得重新釐定田畝,劃分土地,那些佃戶百姓,總歸是能落得些好處的。

但王倫終究還是低估了大宋朝基層官吏的職業操守和道德下限,根據朱貴陸續收集而來的後續情報和訊息,那些被梁山破家滅門的豪富之家,留下的商鋪都被本地官吏上下齊手給瓜分私吞了。

然後他們又盯上了那些無主的土地,官府的確是派人重新劃定了土地,但佃租的關係不變,還有些自耕農和鄰近的小地主們,因為無權無勢,自家土地還被貪官汙吏們趁機霸佔了些。

反正官府一張嘴,說是什麼就是什麼,不少百姓反而遭殃。

故此打下祝家莊後,王倫便不再去教人焚燒地契,即便他主持重新分配土地,官吏們也有會各種辦法不認的。

梁山大軍自祝家莊撤離後不過兩日,祝家莊內就有人打上了祝氏父子留下的土地、商鋪的主意。

有個祝朝奉的遠房親戚,就趁機來找李應,打算藉著他的勢力,再買通官吏,將祝朝奉家的一部分土地都劃到自己名下。

李應卻不願意牽扯進去,於是便拒絕了。那祝朝奉的親戚,轉身又去扈家莊找扈成,同樣被拒絕了。

這人就動了歪心思,因祝龍先前兼著獨龍岡巡檢分司的捕盜巡檢一職,但祝龍名義的上司、本處的管界巡檢,卻管理著附近的三個縣,本部又不在陽穀縣內。

這親戚乾脆去往陽穀縣城,報了縣衙,自己做那苦主,只說祝家被梁山的一夥水寇殺盡,請官老爺為民做主。

陽穀縣令就派了縣尉,先來調查了一番,又去李、扈兩個莊子盤問了,就此返回。

李應多了個心眼,叫杜興派人盯著,卻發現縣尉回報縣令後,縣令卻又派人通知了州里。

李應頓時便警覺了起來,仍叫杜興派人時刻盯著動向。果然沒兩日,鄆州的知州就帶了五十名衙役軍漢,由陽穀縣派了個都頭,領一百步兵衙役,浩蕩向獨龍岡而來。

李應知道事情不對,便先躲了出去,教杜興留在莊上應付。於是知州領隊,到了李家莊,哪知杜興竟被衙役縛了,李應躲在暗處追過去看時,發現扈家莊的扈成和扈三娘,也被陽穀縣的衙役一併捉了去。

李應不敢露面,就暗中派了個心腹莊丁四處打探訊息,才得知那祝朝奉的遠房親戚,竟又一紙訴狀,告到了州里。

到了此時,李應如何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左右不過是陽穀縣令、鄆州知府,打算藉著祝朝奉那位遠房親戚上告,將李應和扈成一家也都牽扯進來。

果然與他猜測的一般,杜興、扈成、扈三娘三個,被關押進了陽穀縣大牢,安上了通賊的罪名,又有衙役、獄卒趁機來兩個莊子勒索錢財。

所謂“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既然知府與縣令聯起手來,這一次李應是躲不過的,想來那扈家也是如此。

李應左右一尋思,既然官府要趁機來破自己的家、滅自己的門,乾脆來投梁山,將全部家財都獻上,也不去便宜了那些貪官汙吏。

王倫聽他講完,頓時目瞪口呆,對大宋朝的官吏們之狠毒,又有了一番重新整理似的認識,許貫忠在那裡不住地搖頭輕嘆。

王倫便問:“帶隊前往扈家的,可是陽穀縣那位打虎英雄武都頭?”

李應搖搖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諸天開啟無數金手指

兩顆小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