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叢中一回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3章 三將聚東京,奪宋:水滸也稱王,萬人叢中一回首,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俅是當今趙官家還是端王時的潛邸從龍之臣,只因踢得一腳好蹴鞠,眼看趙官家繼位稱帝,他受皇帝信任,就做到了殿前司都指揮使。

故而高俅跟朝廷的文臣武將們就混不到一塊去,一來文臣瞧不起他的出身,都認為不過是一佞幸之輩;二來高俅在這個官位上,也不敢跟朝臣走得太近,他愈發表現得像是個孤臣,就愈得到皇帝的信任。

但畢竟也是太尉,是從二品的高官,高俅的夾袋裡,總歸也是有幾個可用的人物的。

呼延灼就是高俅看重的一個人物,他是本朝開國功臣、河東名將呼延讚的嫡派子孫,只是到了如今,呼延家族在朝廷的地位也不甚隆盛,現任京西北路汝州都統制。

所謂“都統制”,自然又是喜歡發明的趙官家,新設的一個職事,並非是常設的官名。

因汝州是淮水支流潁水的上游,北鄰河南府洛陽,地理位置重要,故而有一支大宋朝內地州縣唯一的重灌騎兵。

趙官家先前就挑選了呼延灼,以都統制的名義,統帥汝州諸將,意在整合這一支重灌騎兵,以後好用在收復燕雲十六州上,但卻是臨時派遣。

高俅不曉軍事,便在趙官家面前保舉推薦,呼延灼因此被召入京,得授兵馬指揮使,負責征剿梁山事宜。

呼延灼一聽,高俅居然讓自己帶領一支重灌騎兵,去攻打一個圍在水泊中間的山寨,頓時呆住了,不知道是高俅身邊哪些臥龍鳳雛給他出的這般主意,只得又請兩員將領為先鋒,一同出兵。

呼延灼推薦的兩人,分別是陳州兵馬副鈐轄使副手韓滔,潁州兵馬副鈐轄使副手彭玘二將,高俅自然不會反對。

唐朝制度,節度使之下,數州或單州,又設團練使或者防禦使,只有領兵權,故而地位是次於節度使的。

到了大宋朝,節度使已成虛職,團練使也一樣,屬於寄祿官,無定員,無職掌,且不駐本州,而是遙領,並無實權。

故而大宋朝名義上一州的最高軍事長官,仍舊是團練使,但實際上卻是州兵馬鈐轄使,通常由知州兼任。後來慶曆新政,又改為知州兼本路安撫使官銜的,依舊兼為州兵馬鈐轄使;其餘知州,則稱州兵馬副鈐轄使。

但知州畢竟是文官,還需要武臣負責具體帶兵,韓滔、彭玘二人,就是本處知州、州兵馬副鈐轄使的下屬。

大宋朝之所以要設計這麼複雜的官制,真實的意圖,就是為了打壓武將。

韓滔、彭玘接到樞密院的調文,各自火速赴京,先在樞密院報了道,奉了回執,那邊呼延灼就接著二人,先延請至一處酒樓雅間。

韓滔本東京人士,應試武舉出身,是大宋朝專一選拔廢物的武舉制度下,少有的有些真本事的人,他的武官仕途起步,同許貫忠一樣,也是出任知寨,大約就是“小李廣”花榮所任清風寨副知寨的上司、劉高一樣的官職。

韓滔就帶著一群民兵,嚴加訓練,四處剿匪,積功升遷,方才做到陳州州兵的領將,因他這一路升遷,靠的都是剿匪,百戰百勝,故而就被大宋朝的中基層武將軍官們稱呼為“百勝將軍”。

彭玘也是東京人士,和呼延灼一樣,也是累代將門之子,只是他的祖上不是高官,家族世代都在中層武將裡廝混,前後提拔的中基層軍官無數,新到一處任職,總能在本地找到與他彭家有些淵源的同僚,因此對京西路各州縣的軍務情況很是熟悉,就被人稱呼為“天目將軍”。

呼延灼推薦二人,一來是三人都是東京出生的,彼此知根知底;二來三人所任的汝、潁、陳三州,恰在京西北路自西向東一字排開,是守衛西京洛陽、東京開封的南面第一道防線,平日裡軍務也多有配合。

韓滔一張黑臉,愁容時顯,彭玘便安慰地說:“韓兄,此番得呼延將軍舉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諸天開啟無數金手指

兩顆小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