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尚書+13,長篇南河,司空城,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老子這章可算是長篇,細說道。

道是什麼樣?道是無。無,怎麼說呢?老子設定了三個詞,夷,希,微。這三個詞,應該有當時人們經常使用著的意義,老子賦予特定使用,成了論述“道”哲學體系的概念。夷:平,滅。希:少,見23章“希言自然”,41章“大音希聲”,43章“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70章“知我者希”,做名詞義趨近於“無”。微,很小,近乎無,後文出現了三次,是特定的哲學觀念的表述。化具體為一般,其如書中其他更基本的概念,如16章有:歸,復,靜,常,明,容,公,全。

不可致詰。致,說透。詰,問疑。老子言道,不避難言之“隱”,具體明白說之。皦(jiǎo),光亮潔白。昧,昏暗。繩繩(min):綿綿不絕的樣子,形容“道”之氣象宏大且若有若無。名,老子哲學術語,思辨之用。本章四個名,與1章呼應;歸於一,終歸於無,回到原點,回應有無及前文所論。

猶覺不夠味,不盡興,又借用“惚恍”來承載表述。(惚恍見21章“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惚恍前面用了兩個無,後面又用了兩個不見,多個角度論“道”。

怎麼能知“道”?“古”為今用,執古御今。此古,不同儒學之古,是原先、起初。老子之古是哲學之古,孔子之古是政治之古。今詞有“古樸”,古、樸同理。“古之道”即無為。執,持;御,駕馭;以執轡駕馭來喻道,“無”載“有”執行。紀,理,頭緒;道紀,即返樸歸真。

象,是觀的物件,範圍大於可視的物,人們要藉助想象。象,是哲學主要詞,是老子哲學詮釋所必需。在這個基礎上,有與無,虛與實,不見與知,存在與感悟,才有辯證辨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反派:搶他機緣他還得謝謝咱呢!

何等人物

嬌美知青被糙漢老公吻到嬌聲求饒

楠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