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七八章 山城,大明新命記,哼哈大王,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十三年六月十一日午時前後,烈日當空,萬里無雲,經過了一天一夜又半個白天整整十四個時辰的漫長航行之後,楊振率領的船隊,終於抵達了江華島所在的江華灣一帶海域。
這個時代風帆戰船的航速,比一般的民船或者商船快一些,但是即便如此,一般情況下也只有六到十節左右的速度。
遇上特別順風又順水的時候,航速偶爾能夠達到十節以上,而一旦沒有這樣特別有利的條件,海船航速能保持在六節以上,就算很不錯了。
幾百年後用來衡量海船航速的“節”,指的是每小時海船航行的海里數,而一節等於每小時航行一海里。
一海里,相當於一千八百五十二米,即一點八五公里。
十節的航速,意味著每小時航行十海里,約等於每小時十八點五公里。
從皮島所在的海域到江華灣的距離,直線看並沒有多遠,但這段海岸非常曲折複雜,大約有二百三十海里左右,約合四百一十多公里。
楊振一行人的船隊,一直在離岸不遠的近海航行,當然是走完了這個相對較遠的全程。
好在船隊中的大小船隻,都是靠風帆前行,雖然船隊配有不少槳手,但輕易並不動用。
而且楊振一行人在船上不缺吃,不缺喝,相當於一直處在休息和等待的狀態,也並不怎麼辛苦。
就這樣,在楊振率部離開東江島南下航行的第二天午後,大名鼎鼎的江華島終於進入了他的視野之中。
江華灣裡大小島嶼眾多,但是江華島是其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就是沒有俞海潮及其部下的嚮導,楊振等人依靠直覺也能夠辨別出來。
當然了,有了俞海潮這個曾經在東江鎮沈世魁時期來過江華島一帶的人當嚮導,事情就更好辦了。
楊振一行人來到江華灣以後,遠遠地繞開了江華島以西的海上屏障喬桐島、西瑁島,直奔江華島南端的一個凹形海灣而去。
江華島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在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時期,就是半島上的政權躲避北方遊牧民族南下侵擾的避難之地。
比如李氏朝鮮誕生以前的高麗王朝時期,當時的高麗政權在蒙古騎兵席捲朝鮮半島的時候,就曾逃到了江華島上,並在島上修築了江華山城,然後遷都其中,用來抵抗蒙古大軍的進攻。
到了李氏朝鮮時期,江華島同樣因其位處臨津江和漢江口外海的特殊地理位置,成為了朝鮮李氏王朝的避難所。
朝鮮半島上一旦有了什麼風吹草動,朝鮮李氏王室就會趕緊躲到江華島上避難,所以對江華島十分重視,陸陸續續地在島上修建了許多宮殿寺廟,並沿海構築了多座城堡防禦工事,在其中積儲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大明天啟七年,即公元一六二七年,後金天聰元年,當時新繼位的後金汗黃臺吉為了樹立自己的威望,也為了掃除西侵大明的後顧之憂,便派兵攻打朝鮮。
而這一年,李氏朝鮮的國王李倧,就率領後宮以及朝鮮宗室和大臣們逃到了江華島上。
當時,與陸地隔海相望的江華島海峽,雖然擋住了後金軍的騎兵上島,卻並沒有擋住嚇破了膽的李倧一味軟弱乞降的心。
最後,就是在江華島上,李氏朝鮮國王李倧投降了後金,與後金訂立了盟約,開啟了朝鮮向後金遣送人質歲幣納貢的歷史。
李氏朝鮮的史書上稱此事件為丁卯胡亂。
丁卯胡亂發生以後,李倧認識到女真人的鐵騎隨時可能南下,隨時可能威脅他的國都漢陽城,所以,他一邊讓人在漢江以南構築南漢山城屯兵屯糧作為退路,一邊更加重視對江華島的經營,將島上原有的江華都護府,升格為江華留守府,升府使為留守,並在江華城內大建宮室,將其作為了真正的陪都來經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