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零一六章 至理,大明新命記,哼哈大王,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楊振早知道,陳新甲就是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草包,看起來儀表堂堂,而且能說會道,貌似精通兵事韜略,但實際上他在崇禎皇帝面前的各種奏疏對策與謀劃,都是出自方一藻、張若麒、沉迅等人之手,他自己根本沒有多少主見。
眼前,沉迅既然說陳新甲的心意並不難明,那實際上就是說,他知道兵部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
既然如此,不妨問一問。
果然,楊振的問話一丟擲來,沉迅立刻笑了。
只見他身體略向前,拿起溫酒壺,給自己面前的酒杯裡倒了一杯依然冒著熱乎氣的酒水,輕輕啜飲了一小口,然後放下,面帶笑意,慢條斯理地說道:
“陳本兵的意思是,洪督師既然已經身在關外,身在軍前,那麼一事不勞二主,總制軍前諸事,指揮平虜決戰的第一人選,自然非洪督師莫屬了。”
“洪督師,祖大帥那邊,已經同意了麼?”
楊振聽見沉迅的說法,知道這跟原時空基本一樣,也知道其中摻雜著各種複雜的派系鬥爭,特別是陳新甲與洪承疇的鬥爭,所以他想了想,立馬就決定不摻和主帥人選之爭了。
事實上,如果不讓楊振自己來做這個主帥的話,那麼祖大壽肯定也不行,其他出身武人的人選,比如楊國柱等等,也都必定不行。
那麼剩下的,也就只有洪承疇最合適了。
因為陳新甲自己肯定不敢出任這樣的職務。
而朝廷一時半會,也選派不出其他比洪承疇更合適的人選,這也符合以文御武的慣例。
如此以來,需要考慮的,也就只剩下洪承疇與祖大壽的看法了。
楊振在年初張若麒徵詢其意見的時候,就把洪承疇和祖大壽推出來當擋箭牌,現在如果洪承疇和祖大壽二人認可了朝廷的安排,那麼楊振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張若麒張郎中已經奉旨前往寧遠城去了,以張郎中之辯才無礙,洪督師恐怕沒有拒絕或者拖延的理由。
“至於錦義伯祖大帥,呵呵,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朝廷徵收遼餉多年,拿出數不盡的糧餉,供養遼西兵馬多年,如今兵強馬壯,也是時候盡忠報國了!”
沉迅對於遼西兵馬的態度,顯然跟崇禎皇帝以及朝堂上的很多人都是一樣的,覺得他們實在是空耗糧餉尸位素餐太久了。
因此,說到這裡的時候,沉迅的臉色明顯地流露出了極大的憤憤不平與不屑。
一個短暫的停頓與深呼吸之後,沉迅繼續說道:“如今都督你崛起於金海東江故地,雖然朝廷也有糧餉補給,但所佔份額,實遠遠少於遼西,即便如此,都督仍能屢敗東虜,屢獲大捷,平心而論,遼西諸將若有人心,難道不應該感到無地自容嗎?”
“別,沉大人,話可不能這樣說。”
“呵呵,都督多慮了,此戰遼西兵馬,願打也得打,不願打也得打,不打出一個勝負結果來,必然不能幹休。”
沉迅這麼一說,楊振的心裡突然往下一沉。
恍忽間他又彷彿聽到了想當初他在御前奏對之時,崇禎皇帝提及祖大壽及其遼西兵馬時咬牙切齒所說的那些話了。
在楊振看來,決戰就是決戰,各路兵馬擰成一股繩,一起把清虜滅了,然後再說其他。
可是沉迅眼下的說法,卻又令他心生不安,朝廷這是準備好了叫遼西兵馬跟清虜拼個兩敗俱傷嗎?
一念及此,楊振突然又想到,既然朝廷這麼對待遼西兵馬,那麼會不會也存了心,以與清虜決戰為名,讓自己跟清虜也拼個兩敗俱傷,好藉機削弱自己呢?
甚至對於宣鎮的鎮朔將軍楊國柱,朝廷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打算呢?
楊國柱這兩年接受侄子楊振的建議,在宣鎮大肆招募流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