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不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4章 詩仙李白的一生,大唐永遠是中國人思念的心靈故鄉,震驚!盤點歷史短影片給各朝帝王,思不詩,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世人只知道李白是個驚才絕豔的詩人,卻不知他自有他的政治抱負。

李白散發著獨特的氣質,那是與大唐最契合的氣質,灑脫、豁達、天性流露,他似乎就是那個手可謫星辰的天上人。

詩意折射人心,人心對映時代。李白性格恰好承接了盛唐的兩面,浪漫與進取。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其母夢見太白星入懷,於是父親便為他取名李白。”

“其父叫李客,根據《舊唐書·李白傳》記載李客原是資產頗豐的商人,後經一番運作買了一個九品的縣尉官職。”

“李白的年少生活衣食無憂,算是真正的公子哥,不過終其一生對自己的家世隻字不提,及其隱晦。”

“公元719年,十八歲的李白隱居在今四川省戴天大匡山內讀書,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等地。”

“期間與一個叫東炎子的隱士修習道術,而與李白同一天出生的另外一位大唐詩人王維,二人詩畫雙絕同樣都是天才。”

“《上安州裴長史書》記載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

“十五歲便模仿司馬相如賦作出了《明堂賦》與《大獵賦》。”

“十七歲寫出了: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這樣的詩句。”

“很多人疑惑,為何當時的李白沒有去長安參加科舉?”

“《唐興典》規定:來刑家之子,工商殊類不預。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嚴禁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參加科舉。”

“李白是商人之子,而他做官唯一的途徑就是結交權貴舉薦入仕。”

在古代,社會對商人的評價普遍較低,認為商人從事的是“賤業”,這種觀念源於對商業活動的輕視和對士農工商的社會等級劃分。

商人被視為“貨殖之人”,即賺錢的人,但這種觀念依然根深蒂固。

在隋唐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商業稅收成為國家重要稅源,政府對商業的限制有所放寬,但仍然禁止商人參加科舉考試。

這一政策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商人的偏見和限制。

隨著時代的發展,宋明清時期,政府逐漸放寬了對商人的限制,允許商人參加科舉考試,這也反映了社會對商人地位和作用的重新評價

“公元721年,二十歲的李白聽說渝州刺史李邕願意結交名士,而且喜歡向朝廷推薦青年才俊。”

“於是李白便乘舟下渝州去拜訪李邕,在其府上他侃侃而談,但卻因為不拘俗禮,且經常發表一些不切實際的言論。”

“因此李邕覺得李白不適合進入官場,而李白卻認為對方是輕視自己,隨即便寫下《上李邕》作為回擊。”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李白認為自己就是那展翅高飛的大鵬鳥,即便沒人推薦,也終有一日一飛沖天。”

“次年李白回到匡山,這次自薦碰壁讓他心有不甘。年輕的他自尊心受到了衝擊,於是更加發奮讀書,匡山一待就是三年。”

“公元725年,李白二十四歲,這一年他的父親李客逝世,生前將家產劃分。”

“由於李白並不想子承父業經商,所以分得是三十餘萬金。服完喪後便告別親人離開蜀地,開始了人生的遠遊。”

“這一別此後再也沒有回來。”

“從成都到渝州,遊歷巴南、巴西、然後從三峽到達巴東,於次年五月到達荊州。”

“李白在出川的路上廣交好友,豪擲千金。除了接濟窮人,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拜訪達官顯貴,為自己的仕途謀求出路。”

“不到一年時間,散盡三十萬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寶寶乖,江先生他溫柔誘哄超粘人

陶桃-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