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萬曆明君,鶴招,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

大明立國二百餘年,機體不可避免地日益臃腫龐大,官僚系統尤為顯著。

但與之相應地,朝廷對官員的考核,亦是日趨嚴格——至少在制度上是這樣擬定的。

明初定製,京官考察,即行黜陟於考滿之時。

也就是不定期考察。

皇帝遇到事情,想起來就查一查,看看下面瞞自己狠不狠。

到了天順八年,也就是建國近百年時,京察終於形成了定製——「每十年一次舉行,不拘見任丶帶俸丶丁憂丶公差丶養病丶省祭等項,俱公同本衙門堂上官考察。」

而到了弘治十七年。

在吏部郎中黃寶丶吏部尚書林瀚丶吏科給事中許天賜等人的不斷上奏下,京察改為了六年一次——「令兩京吏部各會同都察院並各衙門堂上官從公考察,今後每六年一次,著為令。」

而到了正德以後,六年一次也嫌久。

又誕生了所謂的閏察——也就是六年一次之外,額外視情況臨時增察。

譬如高拱掌內閣之後,沒到大察的年節,又想犁一遍官場,便借風霾以行閏察。

而除了按年的京官大察之外,吏部亦有針對官員為官年限的考核。

為官滿三年一次,各綜其屬三年內功過狀注考,匯送覆核以定黜陟。

二者方式都大同小異,五品及以下,吏部會同都察院及各堂上掌印官會同考察,四品以上,則由皇帝親自決定去留。

總之,這一大一小的考察,在制度上覆蓋京內京外,大小官吏。

到了如今的萬曆朝,張居正提出考成法,便是更進一步,合二者之功效,直接改為了全國性的常態化年度考成。

雖是邁了好大步子,但同樣也是一脈相承,慢慢發展才到如今。

一脈相承就好說了,原班人馬乾活也更得心應手。

尤其是吏部考功司,歷掌官吏考課丶黜陟,無論哪次察刷,都是當之無愧的主力,可謂身經百戰。

今日,哪怕是皇帝突擊檢查,考功司也沒亂了陣腳,反而迅速按皇帝的要求,準備好了案卷丶文書。

朱翊鈞堂而皇之佔據了吏部考功司衙署,坐在堂上翻閱著吏部匯總的案卷。

不時朝一旁吏部兩位侍郎發問:「申卿,溫卿,我朝此次考成的兩京一省,攏共多少官吏?」

申時行與溫純特意被皇帝賜了坐,在考功司堂下一左一右分坐。

皇帝問話,自然是左侍郎先答。

申時行回憶了片刻,開口答道:「陛下,今次考成,京官有一千九百九十六員,其中南京五百八十員。」

「兩直隸並福建省,各州丶府丶縣官員,共五千二百四十。」

「兩京一省,合七千餘員。」

朱翊鈞翻閱著案卷,聽著申時行的話,點了點頭。

如今在冊的官員,有兩萬八千九百六十三人。

七千人,雖然只有零頭,卻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也難怪折騰兩個月了,都還沒弄完。

朱翊鈞再度問道:「迄至今日,優劣者幾何?」

申時行跟溫純對視一眼,而後紛紛看向陪在皇帝身旁解讀案卷的考功司郎中劉大綬。

劉大綬知情識趣,連忙幫上官接過話頭:「陛下,迄今為止,我司已考成了五千餘人,其中優者二百十一人,劣者六百七十二人,餘者皆為合格。」

朱翊鈞聞言,忍不住搖了搖頭。

這也太拉了。

一成不合格,這還沒開始度田呢!

如今是考成第一年,更多的是在完善制度。

地方府縣的考成要求,大多隻是一些收稅丶轉運丶維穩的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鬼民國之耿鬼法師

小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