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章 捰袖揎拳,進退兩難,萬曆明君,鶴招,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捰袖揎拳,進退兩難

相比於春風化雨,需要長期維護的報紙而言,揭帖才是拿來就能用,方便又好上手的輿論工具。

同時也是大明朝極其成熟的政爭手段。

早在嘉靖七年八月的時候,兵科給事中史立模就上奏彈劾這一現象。

說官員政事有了分歧之後,某些小人不是僱說書人「昌言於廣坐」,就是小作文「揭帖於幽陰」。

反而正人君子束手無策,「剛正者特立,而見忌詭秘者雜出而難防。」

史立模希望世宗皇帝能夠懲處這種行為。

世宗一聽,說的有道理啊,有意見朝堂上說才對,怎麼跑到民間寫小作文。

不讓裁判幹活,是想找新的裁判?

於是世宗大手一揮,同意了這位言官的上奏,並且下令基層衙門「投匿名文書者,密訪擒治」。

可惜,世宗覺得有點道理,大臣們卻不這麼覺得,基層衙門處置的方法,立刻就走了樣。

張布揭帖的主使若查到是同僚,那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同時又對上訪喊冤的百姓重拳出擊,指訴狀為揭帖,大肆搜捕坐罪。

於是「立模所奏多致紛擾」。

一見形勢有些逆風,世宗當即反了水。

之前的政策「一切報罷」,史立模也因此「難居言路,其調外用」。

一番整改做了無用功,私下散佈揭帖,仍然是違法的行為,但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出動衙門的人追究抓捕查辦。

一直到隆慶二年,都給事中鄭大經和御史鍾沂,都還在為此事上疏穆宗——「匿名文揭率奸人報復之私,尚宜申敕內外執法諸臣嚴行訪逮。」

可見大明朝一直都在姑息此事。

以至於如今各緝拿衙門的差役,見了城中有揭帖張布,都極為鈍感,並不如何放在心上。

直到巡城御史黃家棟親眼看到這份揭帖,慌張登門順天府衙門與五城兵馬司之後,整個北京城才開始後知後覺地動起來。

如此自然是為時已晚。

不說城內百姓,至少準備今春會試的舉子之間,已然是鬧得沸沸揚揚!

……

若說古往今來什麼地方心思最為活泛,議論最是紛紛,那便非學校莫屬。

加之事涉科場公平,顯貴特權這等話題。

國子監中的學子,幾乎是一點就炸。

「聽聞海御史都看不下了,給主考之一的王希烈寫信了,說『諒公以公道自持,必不以私徇太嶽』云云。」

「張江陵當真是欺陛下年幼,恃寵而驕!」

「其實,拋開是否裹挾輿論不論,這份揭帖上所言的事,又哪一字有失,哪一句有誤?」

「即便我等區區卑鄙之身,不敢質疑首輔的官聲人品。但單單是掌一國樞要的權柄,對科舉經義丶策論的影響,難道還需要明言麼?」

「對啊!首輔本身的言行就是洩題!作為父子,但凡體察言行,領悟一二,其中的優勢,對我等難道公平嗎?」

「老子登堂入室,兒子就能蔭官,這已經是天大的恩典了。如今有些人卻連蔭官都不滿足,還妄圖插手科舉,侵奪寒門最後的清白,如此下去怎麼不乾脆世襲算了?」

「就是!如此不循國朝成例,是何異於古時舉孝廉舉了自己兒子?」

國子監學堂內,一眾學子嘈雜喧嚷,對今日出現在京城中的揭帖各自抒發自己的看法。

但人多的地方,自然有不同意見。

有人批判,自然也有人支援首輔兒子考進士。

呂興周拍案而起:「什麼國朝成例!我朝哪有這般成例!」

「早在永樂二年,會元楊相便是輔政大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鬼民國之耿鬼法師

小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