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享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章 會試閱卷,大明朝中興之主,天順帝,日享子,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朝成名天下知!”

科舉考試,做為古代封建王朝萬千讀書人,出人頭地的唯一道路,

從隋朝實行以來,經過上千年的發展演變,到明朝時已經趨於完善,

不僅建立了三級考試製度,三級學校制度,南北分榜,八股文等各種制度。

而且為了防止作弊,明朝的科舉制度,還制定了規矩繁多的,流程嚴密的閱卷制度。

會試作為大明朝僅次於殿試的考試,閱卷更加嚴格,以確保公平公正!

考試結束後,考生們將試卷上交後,

第一步,首先由收卷官將試卷封存在專用的箱子裡,由兩名臨時指定的錦衣衛全程監視和保護,運送至貢院的收卷所。

科舉考試的外簾官和錦衣衛百戶會坐鎮於此,監督考卷的前期處理工作。

第二步,考生的原卷又被稱為“墨卷”,收卷所會對這些“墨卷”進行篩選分類,

有明顯記號、墨點、火燒、水漬、撕裂的試卷,經監考官核實後,用藍筆抄寫,俗稱“登藍榜”。

登藍榜的試卷直接落選,考生三年的辛苦付諸東流。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篩選透過的試卷,由彌封所將考生的資訊用厚紙彌封,這是科舉考試中的第一項防舞弊措施“糊名”。

經過彌封所的試卷,又會由譽錄所進行第二項防舞弊措施“譽錄”。

由專人用紅筆抄寫試卷,抄寫之後的試卷俗稱“硃卷”。抄寫過程中,試卷中的錯別字也會照寫,不過會在頁頂將錯誤標註出來。

譽錄完畢,墨卷和硃卷都會被送到對讀所進行核查,保證兩個卷子的內容完全一致。

核查無誤後,墨卷和硃卷又會被送到掌卷所進行編號,以便閱卷工作完成後能按照硃卷的編號找到墨卷。

第四步,編號完成後,墨卷會留根封存,硃卷則由監督官將卷子分成兩捆。

為什麼要分成兩捆呢?因為明太祖朱元璋規定會試的同考官只能有兩人,明朝的官員又喜歡堅守祖制,

所以明朝初年一百多人的考試是四人,現在四百多人的考試還是四人。

同考官身體雖苦,但也樂在其中!

因為一旦自己選中的試卷,能成功得到主考官的認可被取中,自己將會成為那取中之舉子的恩師,

如此自己也算在朝中有了根基。

監督官會將分好捆的試卷親自運送至戒慎堂,不能和外界接觸的內簾官則在此等候。

通常戒慎堂外會有道石橋,橋上會有軍士把守。

外簾官、內簾官都不能上橋,只能由橋上的軍士轉運試卷。

內簾官接收的試卷都是硃卷,沒有任何的考生資訊,幾乎沒有了舞弊的可能。

但世事無絕對,有門路的考生,答題可以刻意使用一些語氣詞,表明自己的身份。

不過這種舞弊方式的風險很高,因為明朝官員都屬於過來人,對科舉考試裡的套路門清。

明朝的科舉閱卷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去留在同考,高下在主考。

同考官將選中的“薦卷”交由副主考,沒被選中的考卷則叫“落卷”。

副主考覺的“薦卷”可以,會在考卷上寫一個“取”字。

有“取”字的試卷才有機會到主考官面前,

如果主考官也覺的可以,會在試卷上寫“中”字。

同考官“薦卷”,副主考“取”卷,主考“中”卷,

整個閱卷過程中,錦衣衛人員全程監督,如有任何舞弊嫌疑,立即上報。

有“取”、“中”二字的卷子則代表中榜。

會試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溺寵!和總監談戀愛太甜了

獨獨來摘星星

父皇,你該退位了

喜歡星光

蘇少的白月光回國追他了

匹諾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