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6章 半自動步槍研發成功,三國:我能趨吉避凶,明巧,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華朝各行各業如同百花齊放,競相爭豔,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農業的革新使得糧食產量激增,工業的進步帶來了生產效率的飛躍,商業的繁榮促進了物資的流通,文化的交融則讓思想的火花四濺。
這樣的盛世,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周邊小國和部落的目光,不少平民百姓希望歸附華朝,渴望分享這份來自華朝的富裕與強大。
然而,這只是平民百姓的想法,當權者願意歸附的畢竟只是少數,更多的國王與部落首領緊握著手中的權力,不願輕易放手。
他們或出於對獨立的執著,或出於對獨裁的偏執,選擇了堅守自己的權利。對於這些國家或部落,華朝若想實現真正的統一,就必須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征服與治理。
在這個問題上,張循的心中早已有了明確的答案。他深知,要統一全球,就必須最大限度地減少華軍的傷亡,否則,傷亡過重將導致無人可戰,統一大業也將功虧一簣。
因此,他堅定地認為,唯有開發比大刀弓箭更為厲害的武器——火器,方能成就霸業。
火器,作為新時代的戰爭利器,主要分為大炮和步槍兩大類。大炮自誕生之初便在戰場上展現出了強大的威力,經過不斷地改進,其炮管、發射方式、炮彈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而步槍的研發則相對緩慢許多,原因在於其結構更為精細,對精度的要求也更高。手工打磨已難以滿足步槍的製造需求,必須藉助機床進行精密加工。
除此之外,火藥、槍管材質、點火裝置、子彈等各個環節都是亟待攻克的難題。然而,這些困難並未嚇倒華朝的軍事研究者們。他們憑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智慧,一步步推動著步槍的研發程序。
幾年前,兵部軍事研究院終於成功研製出了第一支火繩槍。這種武器透過從槍口裝入火藥和彈丸,然後手動點燃火藥進行發射。其威力巨大,射程可達五六十丈,遠超普通弓箭。除了像黃忠、呂布這樣的神箭手外,無人能夠企及這樣的射程。
火繩槍的出現,無疑為華朝的軍事力量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發射簡單,配備瞄準裝置,可以連續發射,極大地提高了士兵的作戰效率。
然而,在張循看來,火繩槍仍存在諸多不足。其發射速度相對較慢,且在雨天等惡劣環境下無法使用,侷限性較大。
因此,張循並未急於將火繩槍列裝部隊,而是要求兵部繼續研究下一代的步槍。
軍事研究院的研究員們不負眾望,透過對火繩槍的深入研究和改進,成功研製出了燧發槍。這種武器解決了火繩槍雨天不能使用的問題,發射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射程也有所增加。
燧發槍的出現,無疑讓軍事研究院的研究員們興奮不已。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立下一大功。然而,當他們將這一成果呈獻給皇帝張循時,卻得到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
張循對燧發槍的進步表示了肯定,並對研究員們進行了嘉獎。但他卻決定,暫時不將燧發槍列裝部隊,而是要求他們繼續研究下一代武器——擊針槍。
在張循的心目中,擊針槍才是真正接近現代化武器的存在,火繩槍和燧發槍都只是過渡產品,他對此並不滿足。
張循的遠見和決心,讓軍事研究院的研究員們深感敬佩。他們知道,只有不斷攀登科技的高峰,才能滿足皇帝對武器的苛刻要求。於是,他們再次投入到了緊張的研發工作中。
隨著各種機床、刀頭、合金材料、擊發藥、點火藥的發明創新和改革,軍事研究院能使用的材料效能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為擊針槍的研發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終於,在太平十五年(208)的冬天,兵部軍事研究院傳來了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