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7章 移支國主動歸附,三國:我能趨吉避凶,明巧,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華朝國慶閱兵式的盛大舉行,那軍容強盛、莊嚴宏大的場面,如同一幅壯麗的畫卷,緩緩展開在世人面前。雄偉的洛陽黃河大橋竣工,更是如一座豐碑,屹立在黃河之上,見證了華朝工程技術的輝煌成就。

這兩大盛事,如同春潮般湧向四周,波及至那些或遠或近、或大或小的國家與部落,在一些華朝商人有意無意的宣傳下,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歸附思潮。

華朝的強盛,猶如一面明鏡,映照出周邊小國的貧弱與渺小。那些曾經自視甚高的國王與部落首領,在華朝的輝煌面前,不禁感到自身的渺小與無力。

在這股浪潮中,部分眼光獨到的中下層商人與渴望更好生活的老百姓,成為了這股歸附潮流的先驅。他們想象著,若能成為華朝的一份子,或許就能擺脫當前的困境,迎來一個全新的開始。

他們嚮往著華朝那令人羨慕的文明成果與生活質量,渴望著能夠在這片繁榮的土地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然而,對於絕大多數國家的國王與部落首領而言,歸附華朝並不是一個輕易能夠做出的決定。

他們享受著無上的尊榮與特權,一旦放棄獨立,歸順華朝,意味著他們將失去這些特權,甚至可能屈居人下。

這對於習慣了高高在上的他們來說,無疑是難以接受的。

然而,在這眾多猶豫不決的國王或部落首領之中,移支國王沙米爾卻成為了一個例外。

他的王位,是在上一任國王不幸遇難於匈奴之手後,由華朝助力復國才得以繼承的。因此,他對華朝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和依賴。

移支國,這個遠離絲綢之路的小國,曾因試圖借匈奴之力洗劫鄰國蒲類國而招致滅頂之災,國王一家被殺,人口銳減至兩千餘人,國家元氣大傷,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沙米爾繼位後,面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民心渙散的國家。他深知,如果不做出改變,移支國將永遠無法擺脫貧困與落後的困境。同時,上一任國王引狼入室招至大災的決定,也讓沙米爾家族的威望受到了嚴重打擊,沙米爾的國王位置並不穩當,暗地裡暗潮湧動。

當使臣帶回華朝國慶閱兵式的盛況與華朝日益強大的訊息時,沙米爾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明白,歸附華朝或許能夠為他和移支國帶來一線生機。

經過數月的權衡利弊,他最終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歸附華朝,以換取更加安定的生活。

沙米爾召集了最親信的幾位大臣,進行了一場密議。在昏黃的燭光下,沙米爾緩緩道出了自己的決定。會議室內頓時陷入了一片寂靜,隨後是激烈的討論。

大臣們或憂慮,或擔憂,心思不一。他們擔心歸附華朝後,移支國會失去獨立地位,王室的特權也會受到削弱。

然而沙米爾卻堅定地認為,歸附華朝是移支國唯一的出路。他耐心地解釋了自己的想法,並承諾會盡力爭取華朝的支援與保護,以確保大家的原有利益不受太大損害。

反而,在華朝的保護下,他們和家族的人身安全才能得到保護,不會被未來不知哪裡冒出來的反叛者殺死,並跟隨華朝一起,將家族延續下去。

在沙米爾的堅定意志下,大臣們最終達成了一致,決定向華朝遞交國書,表達歸附之意。

國書的撰寫過程異常謹慎,沙米爾親自參與了國書的起草工作,他既表達了移支國對華朝的仰慕與歸附的決心,又巧妙地提出了希望華朝能夠給予一定支援與保護的請求。

這份國書不僅承載著移支國的未來命運,更寄託了沙米爾對移支國的責任感。

當這份承載著移支國未來命運的國書被精心封裝,交由特使之手,踏上前往華朝京城洛陽的漫長征途時,沙米爾的心中既有釋然,也有忐忑。他期待著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夜的命名術:我有一身被動技

最終鋪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