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0章 兵臨百乘王朝首都,三國:我能趨吉避凶,明巧,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文丑率領南方軍區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敗毗溼拔摩那三十萬大軍,將西薩特拉普王朝的版圖徹底納入華朝統治時,另一場風暴也正在悄然醞釀。
東部軍區司令張饒正引領著兩萬精銳之師,穿越崇山峻嶺,跨過湍急的河流,最終來到了百乘王朝的首都——吠離陀城下。
吠離陀,這座古老而莊嚴的城市,坐落在百乘王朝中北部高地的一塊盆地中,四周被蔥鬱的森林和蜿蜒的河流環繞,彷彿是自然之神特意為百乘王朝打造的避風港。
然而,此刻的它卻籠罩在一片緊張與不安之中。百乘王朝在接連失去海邊各大城市後,並未選擇與華軍硬碰硬,而是採取了更為明智的策略:收縮防線,集中力量。
他們迅速收攏了殘存的主力部隊,並從奴隸、貧民中廣泛徵召僕從軍,最終在吠離陀聚集了四十萬大軍,準備在此與華軍進行最後的決戰。
太平廿六年(219年)六月十四日,清晨的陽光透過薄霧,灑在吠離陀的城牆上,給這座即將迎來戰火洗禮的城市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
華朝東部軍區的兩萬大軍,在晨曦中緩緩抵達了城下,排列得整整齊齊,戰旗獵獵,士氣高昂。
司令張饒身穿鐵甲,手持長劍,立於陣前,他的目光穿過層層士兵,落在了那座巍峨的城牆上,心中既有期待也有憂慮。二十倍的人數差距,對於任何一位將領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
即使張饒對自己的武器很有信心,但也沒把握自己手下士兵不受一點兒傷。如果能夠透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不讓寶貴的華朝將士受一點兒傷亡,無疑是最為理想的選擇。
於是,按照華軍打仗的慣例,張饒策馬向前,來到了城牆之下,透過擴音喇叭向城上喊話:
“婆多羅尼國王,我乃華朝東部軍區司令張饒!今日我率大軍至此,並非為了戰爭而來,而是為了帶來和平與繁榮。華朝自統一國內以來,國力日益昌盛,百姓安居樂業,我們渴望將這份和平與繁榮播撒到更廣闊的土地上,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天竺大地,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然而連年戰亂,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華朝已相繼平定大月氏、朱羅國、質多王朝、西薩特拉普王朝等十餘國,每到一處,我們都推行仁政,安撫百姓,重建家園。如今,天竺大半已歸我華朝治下,百姓們無不歡欣鼓舞,迎來了新生。”
“對於百乘王朝昔日的輝煌,我亦有所耳聞,心中充滿敬意。然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華朝將天竺各國納入王化的局勢,已非單一國家所能抗拒。我希望國王陛下,為了百乘王朝的百姓,為了這片土地的和平與安寧,開啟城門,迎接華朝大軍的到來。我們承諾,將尊重百乘王朝的文化傳統,保護文武百官的生命財產安全,共同書寫天竺新篇章,讓百乘的文明在華朝的庇護下繼續發揚光大。”
“望國王陛下三思而後行,以免生靈塗炭,悔之晚矣!”張饒的話語,既展現了華朝的強大與自信,也透露出對和平的渴望與誠意。
城頭上,婆多羅尼國王靜靜地聽完張饒的勸降之詞,他的眼神中沒有絲毫的動搖,只有堅定與悲壯。他身穿華麗的王袍,頭戴鑲嵌著寶石的王冠,站在城牆的最高點,彷彿是一位即將踏上戰場的英雄,俯瞰著城下的張饒和華朝大軍。他的心中,既有對國家的熱愛,也有對民族命運的憂慮,但更多的是不屈的鬥志和誓死扞衛家園的決心。
聽完張饒的喊話後,婆多羅尼開始回話,他的聲音在城牆上回蕩,清晰而有力,彷彿能夠穿透雲層,傳遍整個吠離陀城:“張饒,你休要以華麗的辭藻來掩飾你們華朝侵略天竺的惡行。我身為百乘之王,肩負著守護這片土地和百姓的重任,絕不會輕易向你們屈服!我寧願與吠離陀共存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