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風鈴與製鹽
楓林暮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章 風鈴與製鹽,狼行天下之異世鏟屎官,楓林暮雪,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通身是口掛虛空,不管東西南北風。
一等與渠談般若,滴丁東了滴丁東。
《風鈴》 宋、釋如淨
這是一首描寫風鈴的詩,而此時楊雪楓也正在做著風鈴。
時間已是晌午,趙家的院子裡坐著十幾個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村裡只要是有空閒的人幾乎全都來了。
本來這個小村子就不大,誰家有點什麼事。只要有一個人知道了,那全村人也就全知道了。
大家都聽說了:早上小豆子把大家搞的雞飛狗跳的那個東西可以賣錢,王四海說一個可以賣十幾個銅板吶!
那個東西叫海螺號,是被救的楊小子做出來的。材料就是海邊隨處可見的海螺。
楊小子想要報答鄉親們,教大家一起做。那不是白撿錢嗎!材料無成本,動手做出來就可以拿到城裡換錢。
於是一吃完早飯,村裡有空閒的人就都跑到趙家來了。大家都七嘴八舌的嚷嚷著,要找楊雪楓學做海螺號。
楊雪楓也不磨嘰,先是寫了個單子給趙子奇。讓老趙先去把製鹽要用的工具,材料準備好。
老趙沒二話拿著單子,就推著車出去買製鹽要用的工具材料了。
和老趙一起出門的還有胖子王四海。胖子要去買些小鈴鐺,貝殼穿好的風鈴下面系幾個鈴鐺,聲音才好聽。這樣裝飾下,才能賣出去。
楊雪楓也沒閒著,開始教大家做海螺號。這個簡單,除了刻竹哨麻煩點,其它的一看就能學會。楊雪楓做了一個當樣品,大家看了一遍,基本上就學的差不多了。
接著楊雪楓又開始教大家做風鈴,這個就比較麻煩了。
風鈴的結構倒是簡單,先用竹條做個十字型支架。然後在支架下吊幾串貝殼串成的串子就可以了。
主要是串串子的貝殼顏色,大小與形狀要選好。既要看起來好看,又要串子互相碰撞的聲音好聽,不然就沒人買了。
這個就要求製作的人有點藝術細胞了,要搭配的儘量漂亮些。
楊雪楓能做的也只是把自己做好的一個風鈴,掛到院子裡,讓大家有個參照物。
至於人們做出來的會怎麼樣?這事他也沒辦法了。
“楊大哥,你看我做的這個好看不?”王四海的閨女,王小花拎著一個做好的風鈴走過來問楊雪楓。
“好看,阿花做的真不錯。”楊雪楓誇讚道,還別說阿花別看長的五大三粗的。不過也是個巧手的,做的風鈴不比楊雪楓那個樣品差。
“嘿嘿,我也會做風鈴了,我再去做個海螺號去。”阿花得到誇獎,明顯信心大增,打算再做個海螺號試試。
就這樣,楊雪楓從早上一直忙到下午,總算是把這事給忙活完了。
學會的人們漸漸散去,趙家也恢復了清靜。和趙嫂子一起收拾好被弄亂的院子後,楊雪楓就回到屋裡,他要找一下製鹽的方法步驟了。
資料都在手機的資料庫裡,楊雪楓要做的是找出符合現在條件的製鹽方法。
並且把方法記錄到紙上,等老趙帶工具和材料回來了好開始製鹽。
這事本來是早上就該開始做的,可是為了給小豆子解圍。
又多了個教鄉親們做海螺號和風鈴的插曲,一直耽誤到現在才開始。
楊雪楓透過手機的資料庫瞭解到,在古代中國,人們製鹽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宋代以前的海鹽製造,全出於煎煉。海鹽是刮土淋滷,取滷燃薪熬鹽。海鹽鍋煎之法和用具,歷經元、明、清各代更替,並無明顯差異。嶗山青鹽遲到清光緒二十七年也就是1901年,鹽民才用溝灘之法,改煎為曬,從而結束了煎鹽的歷史。
2、從北宋開始,海鹽出現曬法。但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