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日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章 高澄的歷史貢獻和評價,最牛皇后,申日晨,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於高澄被刺的謎案至今都無法解開,只是很多歷史學家都對他的死表示扼腕嘆息。
後世著名的唐朝丞相魏徵曾這樣評價高澄:
“文襄以英明之略,伐叛柔遠。於時喪君有君,師出以律。河陰之役,摧宇文如反掌;渦陽之戰,掃侯景如拉枯。故能氣懾西鄰,威加南服。王室是賴,東夏宅心。”
意思是說,文襄帝(即高澄,被追封為文襄皇帝),具有英明雄圖大略,成功討伐叛將侯景,即使父親崩逝,但能夠掌控朝局,且師出有名,統領的軍隊紀律嚴明,在河陰之戰中,擊潰宇文泰,渦陽之戰時,橫掃侯景有如摧枯拉朽。
所以能鎮攝鄰國西魏,威名遠播南朝,使其不敢妄動,東魏皇室只能依賴他,朝廷因此而歸心於他。”
北齊時期的隱士盧思道這樣說:文襄帝年紀輕輕就能接掌父親遺留下來的基業,數次征戰,為北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唐朝史學家朱敬則對高澄的評價:“文襄帝與三國時期的曹丕不相伯仲,都是繼承父業,平定四方,為東魏過渡北齊打下了不可或缺的基礎。”
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呂思勉則讚歎高澄:“北齊基業,雖創自神武(高歡),而其能整頓內治,則頗由於文襄(高澄)”。
言下之意是說:“北齊的基業,雖然是由神武帝高歡所創造打下的,但是真正能整頓內政,治亂反腐,穩定經濟民生的人是因為有文襄皇帝(高澄)。”
高澄在政治方面頗有建樹,透過改革官員選舉制度、懲治貪賄、整頓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鞏固了高氏家族的地位,為東魏、北齊間政權的過渡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還編制了《麟趾格》的法律規條,對後世律法產生了一定影響。
興和三年(541年),高澄在麟趾閣和群臣編纂議定了律法《麟趾格》,並頒佈天下。
《麟趾格》是《北齊律》的藍本,又是隋唐律法的直接淵源,影響一直波及後世。
他在治國方面,敢於創新。在高澄的主持下,朝廷將治國的政策書於榜上,公開張貼在街頭,供天下百姓自由評論,發表意見。
對那些提出建議或批評時事的人,都給予優厚的待遇,即使言過其實或言辭激烈,也予以寬容,不加罪責。
高澄的治國理念由於廣受百姓的稱讚,所以他的威望日益上升。在這段時期內,東魏與南方的梁朝關係比較和睦,雙方的使節往來頻繁。
高澄為了顯示大國的威望,就提出倡導來訪使節雄辯的議會平臺。
於是,各自為了彰顯本國的“國威”,東魏與南朝梁的使節都竭力在言辭、才學方面爭相表現,常常出現熱烈辯論的場面。
無論是梁使至鄴城(今河北臨漳),還是魏使至建康,都是如此,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慣例。
高澄本人非常樂於此道,每當朝廷設宴招待梁使,高澄或者親自到場,或者派遣屬下參與宴會。
凡是東魏方面有所妙論、他都興奮異常,併為之鼓掌助威。他也因此召攬了一大批文人學士,有的將其羅致門下,以為賓客;又或者推薦給朝廷,出任各級官吏。
概括高澄的一生,他是東魏歷史上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統帥,他的能力和決斷力使東魏得以穩固經濟,加強軍備,收復失地。
高歡有幸擁有這樣一個出色的兒子,他的才智和領導能力不容小覷,將東魏帶向輝煌的前程。高澄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留下了令人敬佩的歷史印記。
高澄,作為東魏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統帥,的確留下了令人讚歎的歷史印記。他的才智和卓越能力在各個領域都得到展現,從少年成名到經濟改革再到開疆拓土,他的事蹟令人深思。
首先,高澄的早年成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