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章 提醒,他從水底中走來,年三省,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七十五章 提醒
次日,王稟帶著王荀專程到客棧向趙朗等人致謝,並在城中金華樓宴請趙朗一行。
王稟四十歲上下年紀,身著文武袍,劍眉入鬢,雙目有神,一把大鬍子,特顯威嚴。
《水滸傳》中把王稟這個民族英雄寫成是樞密使童貫的跟班,專搶奪梁山軍的功勞,還與另一個童貫的跟班趙譚合謀,以阮小七曾經穿著方臘偽造的黃袍為由,上報朝廷。結果阮小七被免去了蓋天軍都統制的官職,貶為平民,把王稟寫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
把一個民族英雄寫成這樣,究其原因,就是宋欽宗降金後,下旨令王稟也向金兵投降。而王稟不遵聖旨,堅決不向金兵投降,並怒斥宋欽宗派來讓他投降的大臣路允迪。從此以後,那些隨時轉換主子的文官們、大儒們便把他視為異類,這些掌握輿論傳播的儒教精英就不遺餘力地對王稟抹黑誣陷,連《水滸傳》也不能免俗。
細細一想其實也很合情理,人家士大夫、大儒、文人精英都投降了,你王稟一個武將卻誓死不降,那不就把人家士大夫、大儒、文人精英都打臉了嗎,都被映襯成漢奸了!那還得了!一定要把王稟寫成一個小人,這才顯示出那些投降的文人才是精忠報國的好人嘛。君不見大明也有“水太涼”的錢謙益,民國也有“曲線救國”的汪精衛?
漢奸一定不會認為自己是漢奸的。
真實的歷史中,王稟是位真正的民族大英雄。王稟先是童貫南平方臘的先鋒大將、步兵統制,平定方臘的謀略與戰役均出自王稟,也正因為平方臘有功,打仗有方略,被封為太原副都總管,統領宣撫司所有兵馬。接著便是太原守衛戰,王稟為了死守太原城,帶領全城軍民重新修築工事,堅壁清野。當面之敵是向來野蠻兇殘的金軍7萬精兵,由完顏宗翰(粘罕)率領的西路軍。王稟率領兩萬軍民,先後擊敗了金兵的九次攻城,但是此時城中早已斷糧,一切能食用的物品都被守軍吃了,甚至弓上的牛筋和盔甲上的牛皮,戰馬和鞍具,城內的樹皮草根都吃完了。宋欽宗拒不派兵支援和運送糧草,此時城中軍民傷亡十之八九,即便這樣,王稟的抗金信念也毫不動搖。太原城糧盡援絕,王稟帶領剩下的軍民跟衝進城中的金兵展開巷戰,王稟負傷十多處,最後揹著太原祠廟中供奉的太宗趙光義的畫像跟他的兒子王荀一道投汾河而亡。遺體被倖存的百姓發現,為了避免將軍的遺體被金兵發現報復,於是百姓們將王稟的遺體藏匿並就地安葬於一個小村落中,後來村莊被人們叫做王村。
眼前的王稟還是觀察使,宋代的觀察使無職掌,無定員,亦不駐本州,僅為武臣準備升遷之寄祿官,實系虛銜,定位從四品。王稟尚未真正掌兵,按歷史軌跡,今年他便會任職步兵都虞侯,相當於婺州的步兵統領,領兵約五千人,明年方臘作亂,童貫南征,王稟就會升任步兵統制,領兵一萬。
無論如何,從四品的王稟成上位者已久,氣勢自是威嚴逼人。趙朗一年來也是統領一萬多人的上位者,氣勢自成,倒也絲毫不怵。源於敬重這位抗金民族英雄之故,趙朗在王稟面前執晚輩禮。
王稟對趙朗很是客氣,兩個兒女都受過趙朗相救,他也是真心的感激。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趙朗便找了個由頭,提醒王稟道:“王大人,晚輩從江州到婺州,這一路遇見山匪、水匪無數,幾乎每座高山山腳下就有強盜截道,若不是我略有武力,加上身邊眾護衛也得力,想必也不能安全到達婺州。這江南東路的世道這麼亂嗎?”
王稟放下酒杯,長嘆一聲道:“趙大俠,這江南東路強人遍野是近兩三年之事,源於那江南應奉局朱勔,巧立名目,大肆操辦‘花石綱’,江南百姓深受其害,加之前年江南東西兩路均發大水,流民十數萬,更加重了盜匪滋生,王某身居觀察使,已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