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風伏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章 與曾慶真談心,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闌風伏雨,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讓夏先衍意想不到的是,曾老的修行速度竟然如此驚人!當夜幕降臨,他再次見到曾老時,對方已然成功地完成了對文物的觀想。看見夏先衍來了,曾老爺子拉著他坐下興致勃勃地向他講述起自己所觀想出的那些珍貴文物。

“昨夜凌晨忙完事情回到家中,我便開始琢磨應當選擇哪一件文物來進行觀想。腦海中首先浮現出來的便是何尊。”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時期的青銅器,何尊,器身表面有饕餮紋裝飾,口圓體方,通體有四道鏤空的大扉稜裝飾,頸部飾有蠶紋圖案,口沿下飾有蕉葉紋。整個尊體以雷紋為底,高浮雕處則為卷角饕餮紋,圈足處也飾有饕餮紋,工藝精美、造型雄奇。此器造型紋飾都有獨到之處,莊嚴厚重,美觀大方,主體感極強,圓口方體,有四道大扉稜裝飾。

何尊內膽底部發現了鑄銘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滅商後告祭於天,周成王遷都於洛邑作為天下的中心,即“宅茲中國”的功績。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統治民眾。 周王賞賜何貝30 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紀念。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何尊銘文記述了文王受命、武王滅商、成王遷都等西周時期的重大政治事件,這與《尚書》之《洛誥》《召誥》中的記載相吻合,從而證實了歷史文獻的真實性,為西周歷史的研究和青銅器的斷代,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我原本想的青銅禮器有何尊就夠了。但是突然想到了蓮鶴方壺也被國家博物館借了過來,很難的,正好與故宮博物院的湊一對。”

夏先衍聽完一樂,“難得有國博借了還會還回去的,我記得以前蓮鶴方壺被借過來幾次,然後又被還回去了。”

“哈哈,何尊也是借的。地方博物館不是流傳著一句話嗎,‘防火防盜防國博’,但實際上有些事情是故宮博物院做的,卻被硬生生扣到了國家博物館的頭上。比如說這蓮鶴方壺吧,國博那裡的那一件只是暫時借來展覽的,一旦期限到了自然會歸還回去;而故宮博物院的這件才是真正有借不還的那一個。要說起來啊,三秦歷史博物館和中州博物院可真是一對難兄難弟,這兩家的鎮館之寶經常被借出。”

曾慶真笑著繼續向夏先衍介紹起他所觀想的文物。

蓮鶴方壺是春秋中期青銅製盛酒或盛水器,為一對兩件,只是在高度上有細微的差別,故宮藏高125.7厘米,稱“立鶴方壺”,中州博物院藏高126.5厘米,稱“蓮鶴方壺”。兩件方壺的重量相同,均為64.28公斤,口為方形,長30.5厘米,寬54厘米。 方壺形體巨大。雙層鏤雕蓮瓣蓋上立有一隻展翅欲飛、引頸高吭的仙鶴。鏤空的雙龍耳較大,上出器口,下及器腹。壺體四面以蟠龍紋為主體紋飾,並在腹部四角各鑄一飛龍。圈足下以兩隻伏虎承器。

然後是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

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此尊呈犀牛形,犀牛昂首佇立,身體肥碩,四腿短粗,皮厚而多皺,兩角尖銳,雙眼鑲嵌黑色料珠。尊腹中空,用來盛酒。尊背有橢圓形口,口上有蓋。犀牛口右側有一圓管狀的“流”。通體飾細如遊絲的錯金銀雲紋,熠熠生輝,華美無比。

宋朝雲龍玉佩,器雙面雕。龍身粗壯,向上高高翻卷與前爪形成環形,間以寥寥數刀刻雲紋連線。通體鱗紋,爪部雕刻有細密的鋸齒紋,張口吐舌,上唇上卷,眼為長萎形,角及長鬣向後飛揚。

陽陵虎符,此符是秦始皇調動軍隊的憑證,用青銅鑄成臥虎狀,可中分為二,虎的左、右頸背各有相同的錯金篆書銘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意為此兵符,右半存皇帝處,左半存駐紮陽陵(今秦省咸陽市東)的統兵將領處;調動軍隊時,由使臣持右半符驗合,方能生效。

“就這些了,原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雙界歸途之水神歸位

星雲漫步者

Vlog很好但我偏愛寫日記

嬰兒手口溼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