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風伏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章 山海九萬里,上下八千年——明州,掌洞天福地,建人間仙國,闌風伏雨,領域文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夏先衍一行人離開餘杭南下去往了金華市,去調查上山遺址所孕育出的靈源。

上山遺址位於浙江錢塘江支流浦陽江上游的浦江縣黃宅鎮上山村。遺址距今約至8500年,比河姆渡遺址早了3000-4000年,比跨湖橋遺址早了2000-3000年。為長江中下游地區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浙江的史前文明上溯至一萬年。

經過22年的考古調查,截至目前,在浙江省金華、衢州、??越州、台州等4個市11個縣(市、區)先後發現上山文化遺址21處,這些遺址皆位於長江中下游錢塘江流域,形成了一個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的遺址群,是迄今華夏發現的規模最大、分佈最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群。即便是放眼全球範圍,也堪稱獨一無二!

上山文化遺址包含了浦江上山遺址、嵊州小黃山遺址、金華開發區青陽山遺址、武義大公山遺址、永康長田遺址、義烏橋頭遺址、金華開發區木禾山遺址等在內的24處遺址。

從穴居到定居,是人類程序中邁出的革命性一步,是形成農業社會及其社會關係的前提。從目前的考古證據看,上山文化率先出現了初具規模的定居聚落,即早期村落,是華夏農業社會的發端,嚴文明先生為此題名“遠古中華第一村”。

上山遺址發現於2000年,發現了一萬年前豐富的稻作遺存,其中有4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經分析研究,屬於馴化初級階段的原始栽培稻,連同上山遺址發現的水稻收割、加工、栽培等實物證據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稻作農業遺存。

2024年5月,華夏科研團隊利用植矽體微體化石分析等方法,在浙江上山文化遺址開展水稻起源研究,揭示了水稻從野生到馴化的10萬年連續演化史。

上山文化遺址10萬年以來從野生稻分佈到最終馴化的連續證據:早在約10萬年前,野生水稻就已經在長江下游地區廣泛分佈;大約在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採集並利用野生稻;大約在年前,開始了野生稻馴化前栽培;大約在年前,野生水稻完成馴化。

這一研究成果公佈於世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更是欣然提筆,寫下了“萬年上山 世界稻源”八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義烏橋頭出土了很多上山文化中晚期彩陶,數量和完整度都令考古界關注。這些彩陶,陶衣鮮亮,以紅衣為主,也有乳白衣,在目前發掘的上山文化遺址中,數量最多。這些彩陶被認定為現今階段考古所發現的、屬於華夏民族最早時期的彩陶製品。

橋頭遺址的發現,是華夏東南亞地區距今9000年前農業定居生活走向初步複雜的重要見證,也是上山文化聚落考古的一大突破。

上山遺址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華夏擁有長達萬年之久的悠久文化歷史。如今,在浦江的上山考古遺址公園裡,矗立著一座專門用於展示上山遺址的博物館——上山遺址博物館(世界稻源博物館)

正是因為上山遺址的存在與上山遺址博物館的建立,上山文化在此地孕育出了靈源,靈源誕生後以這座博物館中心,擴散至上山考古遺址公園。

這個神秘而又充滿奇幻色彩的靈源之地,宛如一個人間仙境般的存在。

上山靈源之地與靈臺靈源基地一樣,靈源之中出現了植物性質的伴生物,一種外形酷似稻米的神奇植物,御靈部賦予了它一個別致的名字:“靈米”。

目前,這些靈米仍處於成長的階段,遠未達到成熟狀態,因此對於它們究竟具備何種奇特功效,暫時還無從得知。

在調查發現這種植物的第一時間,武警戰士就封鎖了這裡,緊接著,來自華夏動植物研究院的研究員們受命奔赴此地,對這種出現的植物進行研究。

經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雙界歸途之水神歸位

星雲漫步者

Vlog很好但我偏愛寫日記

嬰兒手口溼巾